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技奖励» 院级奖成果

2003年:北方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和落叶型菌系分子标记及其鉴别技术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7-09-29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简桂良,石磊岩,邹亚飞,王莉梅,冯洁,郑传临,孙文姬,马存,文学,徐荣旗
  • 起  止  时  间 :1993年9月—2002年12月
  • 获  奖  情  况 :200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黄萎病是世界性危害棉花的最主要病害之一,1993年在黄河流域棉区出现大面积落叶病田,2002年再度大发生,全国发病面积高达300万公顷以上,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该项目在农业部发展棉花生产专项目资金和“863”项目“棉花抗黄、枯萎病基因工程研究”的支持下,经过10余年的研究完成了本项成果一“北方棉花黄萎病菌(Venicillium dahliae Kleb)致病力分化及落叶型菌系分子标记及其鉴别技术”。通过对我国北方冀、鲁、豫等不同生态棉区的89个黄萎病菌系的致病力进行了全面研究,在国内最先提出并证实落叶型菌系已在北方出现;研究出一套鉴别病菌致病力的寄主棉花品种6个;明确冀、鲁、豫棉区已有12个县市出现落叶型菌系,鉴别出落叶型强致病力菌系标样为V56、V73、V126等30个。釆用RAPD、AFLP分子标记鉴定技术,筛选出鉴别落叶型和非落叶型菌系的RAPD和AFLP分子标记引物,获得了落叶型黄萎菌系独有的RAPD特异条带OPB-19-(966)和OPM-20-(1691);两条AFIP特异条带,命名为EM-(433)和EM-(110)。率先研制出棉花黄萎病落叶型菌系基因组的探针PVD8-3和PVD8-5,为黄萎病落叶型菌系的快速准确鉴定提供了可靠技术。该成果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棉花黄萎病菌进行分子标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