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聚焦

[科技日报] 对付这个幺蛾子,有各种招数——草地贪夜蛾最新防控技术手册发布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20-04-10

一个七八岁的圆脸小女孩,蹲在玉米地里,陪她的妈妈徒手抓虫。这是4月9日中国农科院“草地贪夜蛾防控手册发布与防控技术报告会”上,该院植保所研究员袁会珠报告PPT开头的画面。去年7月,他们在云南边陲孟连县山区,也是草地贪夜蛾最先侵入我国的地方之一,所看到这一幕,最直观地呈现了基层农户对这一当前我国重大农业病虫害防控技术需求的急迫性。

作为农业科研“国家队”,这样的需求正是科学家们最大的动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院长唐华俊透露,草地贪夜蛾在我国发生为害之后,中国农科院第一时间组建协同攻关队伍,紧急启动了联合攻关的重大科技任务。“今天发布的《草地贪夜蛾防控手册》,就是我们过去一年来科研攻关相关成果的集中展示”,为“虫口夺粮”保丰收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

攻关团队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吴孔明表示,草地贪夜蛾自2018年12月侵入我国后,对于玉米等粮食作物生产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手册》包括一整套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其中基于生物学与成灾特点、迁飞规律研究,把草地贪夜蛾在我国发生区域分为周年繁殖区、越冬区和迁入区,为“分区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生产实用层面,吴孔明介绍,该技术研发形成了草地贪夜蛾测报技术体系,包括自动识别系统:农民、基层植保员用手机拍照或直接上传图像就能实时识别;种群测报系统,通过提供田间调查数据,预测种群发生发展动态和防治适期等。该技术还提出了我国采取“应急防控和绿色可持续控制”两步走的防治策略,在一两年内,实施以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解决草地贪夜蛾为害的应急管控问题;在3~5年内,构建和实施以精准监测预警和迁飞高效阻截等先进技术为核心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实现低成本、绿色可持续控制目标。目前,部分技术已在云南、广西、四川、福建、江苏、山东、河南等地区推广。

为了对付这个幺蛾子,科学家们研究的招数有多么新奇,普通人很难想象。

比如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张礼生所作“草地贪夜蛾天敌昆虫的保护与利用”,在贵州等地发现一种叫益蝽的天敌昆虫,“像用吸管喝酸奶一样”用刺吸式口器吮吸草地贪夜蛾体液,吸到七八成甚至五成的时候就去寻找一头新害虫,所以,尽管它的个体相对小一些,可是捕食量却很高,能够满足生产需要。

更有趣的是天敌昆虫筛选出之后怎样大量扩繁,能用人工饲料或者替代猎物的扩繁方法,“从1头扩繁到1亿头,实现数量增长,再把天敌释放到田间防控害虫”。张礼生介绍,天敌产品成虫涉及两项核心技术:大规模扩繁和长时间贮存。长时间贮存又能通过调控滞育来实现,利用一些天敌昆虫的生长特性,“像狗熊冬眠一样睡得着,睡得香,睡得醒”。

在化学防治方面,袁会珠团队考虑得更多:药物有效性、用药剂量准确性、技术经济性以及化学农药的生态影响等。在药剂的使用上,袁会珠研究发现,草地贪夜蛾对玉米危害的特点一是咬,二是钻,“它能钻到喇叭口里、钻到心叶里去”;于是研究“怎么使药准确打到喇叭口里、打到心叶里去”。为此他们今年专门研发出一种缓释种衣剂,对玉米苗有非常好的保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