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聚焦

[农民日报]科普“盛宴”点燃农业科技梦想 ——走进中国农科院“农科开放日”活动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21-06-01

网红产品“降脂燕麦片”、清香甘甜“椴树熟蜜”、甜脆爽口双色西瓜、高胶原蛋白泡椒牛皮、自带茶香口罩、火麻仁精酿啤酒、高支数新疆棉、手机扫一扫农残检测试纸条、植保无人机、昆虫迁飞检测雷达、无人农场、不需要阳光的植物工厂……从食品到保健品和药品,从棉、油到水培蔬菜、瓜果和组培花卉,从快速检测技术到高科技装备,应有尽有。5月26日,中国农科院在北京启动第三届农科开放日。

启动仪式后,中国农科院34个院属单位于5月26日至30日先后举办“农科开放日”活动,围绕“科技保障农产品安全与营养”主题,开展科普解读、实验室参观、动手实验、互动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一大批国家重点实验室、试验站、试验装置等向社会公众开放,共同打造农业科技的科普“盛宴”。 

“方舟”里探寻种子的奥秘 

电影《流浪地球》中,科学家们在空间站冷藏了1亿颗农作物种子,以防备环境的变化导致作物灭绝。那么在现实世界中,真的有这样的“种子库”存在吗?其实这样的“种子库”被称为种质资源库。5月2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作物种质库和科普基地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这里正在进行作科所“探秘种子方舟,感受生命力量”的农科开放日活动,来自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在这里体验了不一样的研修课程。

在国家作物种质库,种质资源专家辛霞给同学们普及了种质资源的概念和作用以及我国大力建设种质资源库的战略意义,并告诉同学们如何通过科技手段把种质资源利用好、保存好。辛霞介绍,“发芽室”就像种质资源登上“种子方舟”的资格审查室,在这里了解种子萌发的知识,体会种子的生命力;实验室”好像“种子方舟”的科技研发部,在此可以体会种质资源“长生不老”的奥秘,识别“种子中的短命鬼”、对低活力种子开展“种子急救”;“干燥包装室”则是种质资源登上“种子方舟”的武装室,在此体会资源登舱前的准备工作,观察各类型的种子,了解物种多样性等知识点。

在作科所科普基地,专家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作科所最新育成的品种及国家作物种质库保存的优异种质资源。包括小麦、小黑麦、大麦(青稞)、玉米、高粱、黍稷、燕麦、豆类、甘薯、马铃薯、秋葵、油菜、胡麻、芝麻、蓖麻、棉花、向日葵、薰衣草等20种作物、70余个品种,以及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和小麦立体匀播技术等。

国家果树种质资源圃也是果树的“种子方舟”。同一天,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向公众开放了近4000份果树种质资源,包含了近2000份的葡萄种质、1300余份的桃种质和600余份的梨种质。公众品鉴了最新培育的桃、葡萄、樱桃、果桑、西瓜等特色优良果品。果树专家讲解了为什么水果好看又好吃,因为是经过科学家进行选育过的优良品种,这些都离不开种质资源。

 

游乐中种下农业科技的“火种” 

“这是天敌昆虫,它可以吃掉偷吃人类粮食的害虫,保护我们的庄稼!”5月29日,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举办了“探秘农田小卫士 畅想绿色新生活”为主题的科普专场活动,活动采用游园的形式,让公众通过逛一逛、看一看、玩一玩、听一听等活动,亲身、直观、近距离学习农业科学知识、了解绿色农业绿色植保概念、感受农科的独特魅力、畅想绿色新生活,吸引了来自社会各界300多个家庭近1000人参加。

活动精心设置了游园路线,小孩子们在家长带领下完成入场登记后,就能领取到一张集章卡片。在了解了必须完成游园的任务后,小孩们迅速开启了“打卡”模式,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尤其是“逛一逛、玩一玩”等两个区域被装扮一新,呈现出了浓浓的节日氛围。在“逛一逛”区域内,小公众们排起了小长队亲自操作静电喷雾器,近距离观察了“食诱剂”、“性诱剂”以及寄生昆虫天敌培育等绿色防控产品防控原理和应用实例,直观体验了绿色农业;在“玩一玩”区域内,小孩子们则通过制作微生物平板,绘制天敌昆虫,种植番茄、小麦及黄瓜等绿植等各类手工活动,加深体验畅想绿色新生活。

在“看一看”区域,在集中讲解中,小孩子们通过观看展板上有趣而生动的图片,认识了各类农业昆虫、害虫天敌和生物微生物,了解生物防治的原理和效果。尤其是小孩们对一株老年“枯木”是如何通过植保所专家提供了木霉菌保护又“逢春”的表示巨大的惊喜!对昆虫生长期内有趣的“变态”行为表达了惊奇!一些小孩子通过显微镜观察各种微小生物,而且还学会显微镜换载玻片和调焦等技能!在“听一听”报告厅内,专家们通过浅显易懂的讲述、生动的视频和竞猜抢答游戏、生动诠释“以虫治虫、以菌治菌、以菌治虫”的生物防治理念。

通过寓学于玩科普活动,让同学们体验了观察、动手、思考和参与的快乐,即学到了农业科学的知识,受到科学思想的启迪,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科学的种子。此次活动是植保所生物防治研究室承办、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办。生物防治研究室负责人徐学农研究员表示,希望青少年通过活动提高科学素养的同时,能够从小树立起科技报国的理想,为我国和民族的腾飞而努力学习,成为未来的科学家。 

体验中触摸农业的未来 

一台台农机在田间行走自如,驾驶舱内却空无一人。这不是科幻大片的一幕,而是无人农场无人农机装备的演示现场。5月2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在成都天府童村无人农场智慧果园示范基地举办了“农科开放日”活动。

“我们现在日常生活很多事情通过手机、电脑就可以完成,大家有没有想过,以后的农业生产也能靠点点手机、电脑就实现呢?”该所副所长吴文斌向参加活动的青少年学生描述了一个充满科技感的农业未来。他说,生长在城市的孩子,可能不了解农业生产是怎么一回事,提起农业想到就是辛苦,其实农业中也有很多“黑科技”。“我们立‘智’果园,将现代信息技术,如遥感、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传统农学知识、农业生产过程相结合,研发了一系列智慧农业的技术、系统、装备。让电脑代替人脑、机器代替人工、数据代替经验,这样人们不用下地、不用操心,农活就干完了,而且干的可能比人们亲自干的效果还要好。”

“机器人如何种地?”是这次开放日活动的主题。智慧农业团队的专家们带大家近距离了解机器人在果园无人化智能化作业的世界。通过无人农场智能感知装备及智能装备管控平台巡田机器人、水肥一体机、智能喷药、智能除草机器人、采摘机器人等作业过程的精彩展示,帮助青少年直观了解机器人如何帮助农民种田、可以帮助农民做哪些工作、机器人由哪些设备组成等,引来学生和家长连连惊叹与欢呼。

展示后,在团队指导下,学生和家长们还动手参与了设备操作,亲自体验了“慧种地”,体验了科研实践的过程和乐趣。中国农业科学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本次科普活动,让同学们感受农业科技的魔法,触摸农业的未来,激发青少年对智慧农业的兴趣,让更多人爱农业、“慧种地”,也希望有更多的孩子未来能够投身到农业科研工作中来。

 

短评

 

让科普与创新比翼齐飞 

李丽颖

中国农科院“农科开放日”活动线下、线上吸引了480万余人参加。农业科研工作者用通俗易通的讲解和充满农科特色的互动展现了农业的无穷魅力,公众在观察、体验中学习了农业科学知识,启迪了科学思想,播下了科学的种子。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创新是农业科研的永恒主题,科普也是如此。没有广泛的科学普及,公众对农业将失去兴趣,农业科技创新将得不到社会的支持。科技工作者要守好报国为民的科研初心,不断发扬科学家精神和农科精神,以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为己任,帮助广大群众学习科技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使蕴藏在亿万 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发挥、创新力量充分释放,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力量。特别是大力加强青少年农业科学教育,让孩子们热爱农业、崇尚科学,长大后投身农业,实现农业科技创新的接力和传承,是科学普及的重中之重。

 令人欣喜的是此次农科开放日活动,中国农科院还组建了一支覆盖院属各单位、首批共91人的“懂科学、爱科普”的科普工作者队伍,为进一步做好科普工作奠定了人才基础。 “十四五”刚刚开局,科学普及任重道远。近年来专业的科普队伍日益壮大,但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希望更多高校、科研院所能够协同更多的科学家在从事创新的同时,拿出一些时间,承担起传播科学知识、传授科学方法和弘扬科学精神、营造科学文化的重任,让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比翼齐飞。

原文链接:http://fx.farmer.com.cn/share/news/detail_index.html?contentType=5&contentId=23674&cId=0&we-media=1&fromFla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