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头条

农药化学与应用创新团队在农药控制释放制剂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文章来源:农药化学与应用创新团队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8-10-10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化学与应用创新团队农药剂型与分析组在Nanoscale (IF= 7.233)上在线发表了“Fluorophore-Free LuminescentDouble-Shelled Hollow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as Pesticide Delivery Vehicles”的研究论文,创新发展了碳量子点修饰的双壳层介孔二氧化硅,可实现农药吡唑醚菌酯的高效负载、可控释放以及在病原菌体内的可视化研究。

根据有害生物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及环境条件,设计可合理调控活性成分释放速率的农药控制释放技术,是目前提高农药利用率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本研究通过选择性蚀刻、模板去除和高温煅烧,制备了碳量子点修饰的双壳层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双壳层中空结构有利于提高农药的载药量和调控其释放速率,碳量子作为荧光源可克服传统荧光染料在生物体的光漂白局限性,室温下放置6个月,荧光强度无明显减弱。以此为农药载体,可高效负载杀菌剂吡唑醚菌酯,并对芦笋茎枯病原菌展示出良好的生物活性。同时,碳量子点修饰也为进行载药体系在生物体内传输的可视化追踪研究提供重要途径。

据悉,农药剂型与分析组近年来一直从事农药控制释放制剂和靶向亲和型农药载药系统构建研究,利用新型的材料和先进的技术,调控农药在植物体内的传输与剂量分布,揭示农药释放剂量与防控需求的时空吻合规律。前期相关研究结果已发表在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8, 66, 6594–6603), Nanoscale (2018, 10, 1798–1806)和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8, 348, 244–254)上。该工作得到了同行的积极评价,肯定了新型载体材料的实际应用可有效降低农药过量使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农药有效成分的货架期,并且可以引起农药工业界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曹立冬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黄啟良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等项目资助。

原文链接: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8/nr/c8nr04626c#!div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