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科学家
袁会珠,男,汉族,1967年1月出生,河北藁城人,中共党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成果转化处处长、农业农村部植物保护专家组成员、农业农村部农药研制与施药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保产品推广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农药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农药精准使用技术研究工作,研究阐明了农药雾滴沉积流失规律,研发了农药雾滴测试卡、雾滴密度卡等工具,研发了飞防助剂,建立了农药低容量喷雾技术理论技术体系;建立了农药利用率测算模型和“三步工作法”。先后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国家973计划、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粮食工程、农业部财政专项、国家基础性工作专项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其中以一作或通讯作者在Pest management scienc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Plant disease, Phytopathology等杂志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授权专利60余项。
团队成员
1. 团队科研骨干
固定岗位:陈昶、张刚应、芮昌辉、杨代斌、闫晓静、崔丽
交叉固定岗位:周益林、吕佳乐、王大伟
流动岗位:黄文江、乔红波、朱旭华
2. 团队科研助理
固定岗位:陈淑宁、徐军(男)、赵宜君
交叉固定岗位:张薇、冼晓青
流动岗位:马慧琴
团队创新任务
1. 航空植保研究
2. 农作物病虫害信息化监测与预警
3. 智能化防控关键技术、产品研发与应用
团队使命清单
承担高效省工的智慧植保技术研发与集成任务,促进智能化防控技术与产品研发应用。
团队成果
团队聚焦现代植保技术发展趋势和我国农药减施增效重大需求,系统开展了精准农业航空植保技术研究,原创性地研发了植保无人机撒施颗粒剂防治玉米草地贪夜蛾施药技术,以颗粒替代雾滴,充分利用玉米植株顶部叶片形成的天然喇叭口和无人机的下压风场,使无人机撒施的微小颗粒农药能够有效到达草地贪夜蛾的危害部位,做到农药农艺农机“三融合”,实现了精准防控。同时,团队研究建立了农药利用率的测试、调查和建模测算的“三步工作法”,为我国农药利用利用率的发布提供了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