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筑牢国门生物安全屏障,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转化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强大动力。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云南江城试验站联合普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普洱市江城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普洱市江城县整董镇共同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协同筑牢国门生物安全防线”联学共建主题党日活动。此次活动旨在以优良作风促担当作为,深化科研院所与地方政府、农技部门协同联动,凝聚起跨境病虫害联防联控的强大合力,坚决守好祖国西南边境生物安全门户。植保所副所长张杰、基建管理处副处长刘之光、江城试验站站长杨现明、粮食作物虫害防控创新团队郭井菲副研究员,普洱农业科学研究所书记郭忠德、所长陈俊海,江城县农科局副局长李伟,江城县整董镇书记杨彪等20余名党员干部参加。
活动伊始,张杰带领全体党员庄严重温入党誓词,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激励大家牢记守护国门生物安全的初心使命,以过硬作风投身跨境防控前沿阵地。刘之光随后领学“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强化工作作风建设”,结合科研管理与边境工作实际,深入解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的精神实质与实践要求,强调要以严明纪律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国门生物安全卫士,为联防联控工作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江城试验站杨现明重点汇报了试验站建站以来的主要工作进展和在服务国家跨境病虫害联防联控未来战略中的构想。他介绍,试验站作为地处中老越三国交界边境的关键节点,立足区位优势,正全力打造边境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前哨站。未来,试验站将紧密依托地方力量,深化协同共建边境跨境病虫害实时监测预警网络,力争实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探索建立信息实时共享、风险联合研判、应急协同响应的高效联防联控机制;合力推动先进监测防控技术在边境一线的转化应用与示范推广,提升基层农技人员和边境农户的防控能力,共同筑牢抵御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张杰在讲话中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维护国门生物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他指出,跨境病虫害防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的战略屏障,是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行动。植保所将坚定不移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锤炼过硬科研作风,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全力支持江城试验站建设。他强调,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核心支撑作用,依托试验站这一重要平台,深化与普洱市、江城县各级部门的全方位、实质性协同:一是强化联合攻关,破解跨境防控关键技术难题;二是推动资源共享,共建共用监测防控设施与信息平台;三是促进成果转化,将最前沿的防控技术快速应用于联防联控一线,切实提升区域协同防控效能,为构建坚固的国家西南生物安全屏障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与机制保障。
郭忠德、李伟、杨彪分别代表地方部门发言,分享了在加强作风建设、服务基层和边境管理方面的经验做法。他们一致表示,筑牢国门生物安全防线是边境地区义不容辞的重大政治责任,将全力支持并深度融入江城试验站牵头的联防联控体系,在信息资源共享、行动协同、应急联动等方面提供坚实保障,共同织密织牢边境生物安全防护网。
此次联学共建主题党日活动,是一次深刻的党性锤炼,更是一次服务国家战略的再动员、再部署。通过深入学习研讨,全体党员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时代内涵的理解,强化了在守护国门安全中锤炼作风、展现作为的政治自觉。活动显著增强了科研院所与地方部门在跨境病虫害联防联控事业中的共同体意识与责任担当,标志着各方在共筑国门生物安全防线的协作上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未来,各方必将以此次活动为新的起点,坚持党建引领,以严实作风为保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断深化跨境病虫害联防联控合作,提升区域协同作战能力,合力打造国门生物安全钢铁防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维护边疆地区繁荣稳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