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植保所组织召开2024年水稻精减用药技术现场观摩与评价会

文章来源:农药分子靶标与绿色农药创制创新团队      作者:余曼丽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24-08-30

为持续推进农药减量增效,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控水平,保障水稻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8月24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农药靶向传输释放调控与协同控害技术创新与应用”管理办公室主办,江苏省农科院承办,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三水街道井贤农场召开了“2024年水稻精减用药技术现场观摩与评价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宝安,中国工程院院士柏连阳,农业农村部种植业司二级巡视员王建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魏启文、防治处处长郭永旺,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副所长刘学、药效评审处处长林荣华,江苏省植保植检站站长田子华,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副所长刘文德、杨青研究员,江苏省农科院院长易中懿、刘贤金研究员,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副校长周小毛,东北农业大学向文胜教授,南京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强胜、华修德、高聪芬教授,华中农业大学万虎教授,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徐健研究员,镇江市农科院束兆林研究员对项目试验示范进行了指导。

经田间观摩、室内汇报和质询,专家组一致认为,以智能化平台为支撑的水稻病虫害防控专业化服务技术与常规防控技术相比,可在水稻全生育期减少2次大田用药、全程用药量减少30%以上、亩防治成本减少30元以上,并具有明显增产潜力,值得在我国长江中下游水稻种植区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与会专家指出,项目“2024年水稻精减用药技术”试验示范提出的“前防、中控、后保”的防控策略,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符合生产实际需求。前期通过优化种子处理技术,实现关口前移、保证源头控制;中期通过绿色防治技术,抑制病虫害发生基数;后期通过增效助剂,提高药液靶向沉积效率,从而实现农药“减施增效”。专家们建议进一步增加药剂谱,以便扩大在不同区域、不同品种、不同有害生物发生条件下的示范推广;研究种子处理技术对非靶标生物的安全性,明确其对土壤生态的影响;加强田间病虫害实时监测,优化智能化平台建设。

此次会议的召开,为水稻全生育期病虫害的防控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符合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农药“减施增效”、农民“增收节支”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