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27日,“2025年生物防治与新质生产力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宁波市成功举办。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波大学植物病毒学研究所所长陈剑平,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二级巡视员王建强,宁波大学副校长戴世勋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张杰出席会议并致辞。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病虫害防治处处长郭永旺、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药效审评处处长袁善奎、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秘书长郑传临、浙江省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和种业管理处处长郑永利、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生物防治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陈学新、黄丽丽、蒋细良、郑礼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生物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礼生主持大会开幕式。
陈剑平院士指出,新质生产力源于第四次产业革命,发展生物防治要以创新为驱动,推动病虫害防控理念转变,构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王建强表示我国生物防治在技术、产品、推广上进展显著,农业农村部从多方面推动,还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张杰介绍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成果,分析生物农药、天敌昆虫产业及产业生态推广的瓶颈,提出强化攻关、构建生态、完善政策、加强科普人才培养等方向。大家均强调发展生物防治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为农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
本次会议以“生物防治与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分为特邀报告、主旨报告和专题报告三个部分,周雪平教授、燕飞研究员、郭致杰研究员、葛蓓孛研究员和翟一凡研究员主持报告。陈剑平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黄丽丽和郭永旺处长作了大会特邀报告。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杜昱光、贵州大学教授臧连生和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捷分别围绕植物免疫诱导、天敌昆虫繁育、微生物基因改良作了主旨报告。华东理工大学教授万年峰、浙江大学教授黄建华、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刘勇等6位专家围绕“如何突破基础研究和理论创新?”作了精彩报告。期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联合主办的英文期刊《New Plant Protection》执行主编、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员所研究员李方方宣介了《New Plant Protection》期刊;袁善奎处长、湖北生物农药工程中心研究员刘晓艳、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翟一凡等9位专家针对“新质生产力怎样促进产品研发?”发表了看法;山东农业大学教授丁新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李玉艳、中国蔬菜协会秘书长柴立平和北京绿防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德贤就“市场需要什么生防技术产品?”进行了探讨,并发布揭榜挂帅项目。会议聚焦生物安全和新质生产力,报告对象涵盖生防真菌、生防细菌、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免疫诱抗剂,实现了生防作用的全覆盖,研究手段涉及生物学、生理学、生态学、分子、组学、基因编辑,体现了科学研究的全面性,报告层次既有宏观共性的政策管理、学报服务,也有微观细致的前沿研究,直击行业关键,现场讨论热烈,观点碰撞激烈,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场学术的饕餮盛宴。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生物防治专业委员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全国重点实验室、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宁波大学植物病毒学研究所联合主办,国家天敌昆虫科技创新联盟、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昆虫学会生物防治专业委员会、农业农村部天敌昆虫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植保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绿色植保全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植物病理学会共同承办。来自全国生物防治领域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企业代表等2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的成功召开,为我国生物防治技术创新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为生物防治领域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企业代表等提供了一个深度交流与合作的优质平台,将对我国生物防治产业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推动生物防治在农业绿色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