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植保所在廊坊基地召开了2025年长期因子综合观测生物灾害领域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以深化生物灾害领域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长期因子综合观测体系创新发展为目标,生物灾害数据服务高地、数据总枢纽及20个观测站的40余名骨干人员齐聚参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基础处解沛处长致辞,所科研管理处颜冬冬副处长主持开幕式。
解沛处长梳理了观测工作管理模式与成果,指出已构建“年初规划、年中研讨、年末考核”全周期制度,与企业达成深度合作并创新人员奖励机制;强调下一步需推进数字化观测转型,建立数据质控体系,筑牢农业生物灾害防控科技根基。颜冬冬副处长表示,基础长期数据是农业科学决策的关键,未来要加强跨领域合作,挖数据价值,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本次会议邀请多位领域专家分享前沿成果。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彩万志教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润志研究员分别围绕中国历史虫灾治理经验与新质植保理念作特邀报告;另有7位不同领域专家聚焦智慧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应用、智能化监测技术研发、草地贪夜蛾等重大害虫综合防控及数据管理共享等热点方向展开分享,为长期因子观测工作的发展提供多元视角与创新思路。
研讨环节,数据服务高地张薇副主任组织探讨观测与数据汇交中的问题,明确改进措施。廊坊站耿亭站长带领参会人员参观棉花虫害长期观测试验田及持续运行20年的吸虫塔、诱虫灯观测点,大家在观摩中感悟长期试验对科学研究的支撑价值与老一辈科研精神,坚定新一代奋斗决心。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召开,有效强化了生物灾害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为后续农业农村长期因子综合观测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