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及“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要求,5月14至16日,小麦重大病虫害农药农机农艺三融合精准施药技术培训班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药农机农艺三融合省力化精准施药技术与产业化”(2023YFD1701100)与“农药靶向传输释放调控与协同控害技术创新与应用”(2022YFD1700500)项目阶段性成果现场观摩会在南阳新野县成功召开。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项目管理处汤启国主任科员、新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马静出席并致辞,项目组成员、小麦主产区域8个省、市、县植保站农技推广人员、种田大户共计180余人参加本次会议。会议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病虫害防治处处长郭永旺主持。
“农药农机农艺三融合省力化精准施药技术与产业化”项目基于小麦茎基腐病、杂草、纹枯病、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控需求,研发了农药(早期拌种根部施药与中后期茎叶喷雾相结合)、农机(拌种机、施肥机与植保无人飞机等)、农艺(小麦-玉米旱旱轮作区)深度融合的“小麦全生育期病虫害高效防控技术”,并联合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形成专业化服务与推广应用模式,于2024-2025年在河南省新野县施庵镇进行了大面积试验示范。试验示范表明,在小麦播种期,使用药剂拌种和菌肥施用技术,可有效防控小麦茎基腐病等土传病害;在返青拔节期,结合春季化除,使用植保无人飞机施药,对杂草、茎基腐病、纹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效明显优于常规施药区;在抽穗扬花期,结合“一喷三防”施药作业,添加功能助剂,以减少飘移和蒸发损失、增强雾滴沉降、提升耐雨水冲刷等,对锈病等穗期病虫害的防效明显优于常规施药区。与当地常规施药相比,该技术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效平均提升20.4%。
“农药靶向传输释放调控与协同控害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基于小麦全生育期病虫防控需求,研发了根部长效缓释施药和助剂调控茎叶喷雾结合的“小麦全生育期省力化精准施药技术”,并于2024-2025年在河南新野县施庵镇进行了大面积试验示范。示范表明,在小麦播种时,将农药缓释粒一起施到土壤,利用快速释放的药肥可以促进根系生长、压低土壤中的病虫基数;利用缓慢释放的农药可传输到病虫为害部位,在病虫最敏感时期发挥作用,对茎基腐病和苗期蚜虫的防效明显优于当地常规施药。在小麦返青拔节期纹枯病、赤霉病防治时,利用茎叶喷雾添加功能助剂,调控药液性质和雾滴行为,可有效减少空中飘移、叶面弹跳和雨水淋洗引起的流失,与当地常规施药相比,该技术可在茎叶施药过程中平均减少农药投入量27.8%。
在“小麦重大病虫害农药农机农艺三融合精准施药技术培训班”上,中国农科院植保所袁会珠研究员、河南省植物保护检疫站张国彦、中国农业大学杜凤沛教授、中国农科院植保所黄啟良研究员、中国农科院植保所闫晓静研究员围绕“农药农机农艺三融合技术”“小麦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概况”“绿色高效农药助剂的应用”“靶向农药剂型创新与研究进展”及“小麦飞防施药技术”等主题为植保站农技推广人员进行了深入讲解和交流。
参会代表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观摩会和培训班的学习,对小麦重大病虫害的防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小麦全生育期病虫害高效精准防控技术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本次会议不仅展示了两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最近研究成果,而且加强了两个项目间的交流,有助于小麦生产综合管理水平提升和农民增产增收,符合国家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