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7日,国家植物保护数据中心召开了“国家植物保护数据中心2021年工作总结暨2022年重点工作落实会”。 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局副局长张军民,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局协同创新处处长庄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国家植物保护数据中心主任周雪平及中心常务副主任马春森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助理刘文德和马春森主持。
周雪平首先对参会的领导及16个国家站的站长、副站长及监测人员表示感谢。他指出,农业基础性长期性观测工作是国家层面的长期任务,国家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植物保护数据中心主要负责对我国重大病虫害长期定点监测,以揭示病虫害成灾规律为宗旨,为病虫害预测预警提供数据支撑,为减灾防灾保驾护航,为农药减量化和保护环境提供数据基础。这项工作“十三五”开始启动,起步较晚,植物保护监测作物类型多,病虫害种类多,监测复杂,数据量大,很多工作都是边探索、边总结、边实施。过去的五年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5个站取得了农业农村部建设经费的批复。“十四五”期间,希望各单位领导高度重视,将工作任务落到位;各站间加强交流和合作,取长补短,不断提高;继续做好监测工作,确保监测数据数量及质量稳步提升。国家植物保护数据中心以及观测实验站要在充分总结2021年植物保护监测工作的基础上,扎实落实好2022年的重点工作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2022年的植物保护监测工作,争取在数据汇交、数据利用及宣传报道等方面再创佳绩。
张军民指出,国家植物保护数据中心经过4年多的努力,已经初步建成了以16个国家观测实验站为中心,120个观测实验点为补充的全国植物保护长期定位观测网络,监测技术及标准也在不断完善,监测数据数量及质量逐年提升,同时基于长期的监测数据对病虫害的发生规律进行了探索研究,阐明了气候变化下重大病虫害的灾变规律。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局将继续支持国家植物保护数据中心的工作,并将争取更多的资源给予支持,服务好这项工作。
会议第二阶段,国家植物保护数据中心和16个国家观测实验站负责人分别汇报了2021年的工作总结及2022年重点工作落实情况。16个国家站根据2021年实验站“五有”建设情况、实验站运行机制、监测设备到位情况、数据和样本采集、汇交完成情况、数据利用及三级门户网站建设情况进行互评打分。
会议第三阶段,邀请了保定站站长马平和郾城站常务副站长李世民进行汇报,他们从对长期监测工作的认识、监测工作与科研生产工作如何协调兼顾、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这3个方面进行了经验交流和分享。马春森结合英国洛桑实验站的成功经验以及自身的科研经验,指出病虫害发生监测是植物保护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因为任何生物学、生态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的研究,最后都要体现在病虫害的田间发生规律上,任何监测预警技术准确性都需要田间发生动态的数据来验证,任何防控技术的效果都需要田间病虫害的调查来展示。监测人员应转变“轻观测、重研究”的思想,没有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撑,做不出好的科研成果。
会议第四阶段,16个国家植物保护观测实验站,围绕实验站的“五有”建设、监测内容和频次、监测的标准化和仪器设备的统一化等工作中存在问题,分别进行了发言。马春森就各站的问题一一解答,并表示国家植物保护数据中心将竭尽所能继续做好各方面的服务,支持国家植物保护观测站的建设及监测工作的开展。
国家植物保护数据中心及16个国家植物保护观测实验站站长、常务副站长及相关监测人员100余人参加此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