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繁6及其衍生系小麦抗条锈性遗传学等研究,首次明确其属小种专化的成株抗性,提前6 年发出其有抗性变异的信息。
2.以抗病变异观察圃系统监测该系品种抗性变异动态,通过对繁6抗病遗传背景相关性研究 ,引进Hybrid 46作鉴别寄主,筛选出对该系的致病菌系,创造了以苗期鉴定监测对成株有 特异毒性菌系的方法。
3.明确引起该系抗性变异主因是新小种的出现,提前4年发出新小种发展将导致其抗性丧失 的信息,并筛选、引进了对新小种有效的抗条锈基因。
4.发现、命名了条锈菌新小种中30、31号,通过对新小种毒性谱、致病范围、相对寄生适合 度和哺育品种布局等系统分析,提前2年预测新小种将上升为主要流行小种。
5.利用新小种进行抗性鉴定,结合品种抗条锈基因推导结果,陆续向全国提供288份多、兼 抗抗源,包括本组转育含有Yr5、13、14、16、17等基因的中间材料,为以抗病基因布局控 制条锈流行危害奠定了物质基础。
6.通过提供抗源、及时调整品种布局、指导测报与防治,本成果在川、甘、陕、豫、鲁等推 广应用1.24亿亩,已增产小麦和挽回损失7.5亿公斤,纯效益达7.23亿元,今后2年效益将达 到2.18亿元。所提供抗源和有效抗病基因已广泛利用,将对今后条锈控制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