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属农业科技领域,主要成果:
1、创造性地提出比以往调查取样方法操作方便、准确性高的等距抽样技术,有利于更好地掌握虫情和指导防治。
2、首次提出了吸浆虫发生程度和发生期预测模型,将预测准确率提高到80%以上。
3、创造性研究提出利用相对定级标准进行品种抗虫鉴定及抗源筛选技术,成为全国统一使用规范,鉴定出的抗虫品种已累计推广5000万亩次,充分发挥了抗害增产作用。
4、在国内外首次系统研究明确了品种对吸浆虫的形态、生理生化及诱导抗虫机理,组建了依据麦穗形态特征及其主要生化指标的品种抗性判别模型。
5、在国内外率先明确提出化学防治应以保护小麦受害敏感的抽穗期,杀死有效成虫为目的;创造性提出在抽穗70—80%时应用林丹及其混配制剂防治一次,可有效控制吸浆虫危害,用药量降低90%~95%。
6、首次系统地查明了吸浆虫的主要捕食性及寄生性天敌种类,明确了对吸浆虫的控制作用及其生物学特性,提出了保护利用天敌的技术规范。
7、阐明了吸浆虫严重回升原因,率先提出宏观控制策略,组建了以加强监测预测为前提,抗虫品种与栽培技术为基础,化学防治为重点,结合保护利用天敌的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在陕、豫、甘、冀,鲁、晋等省示范推广2300多万亩,将虫口密度压低到防治指标以下,在吸浆虫一般发生年,平均每亩挽回产量损失13.5公斤;偏重发生年每亩可挽回产量损失30公斤以上。麦田生态环境也有明显改善,天敌种群数量增加2~4倍,寄生率上升到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