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退耕还草、退牧还草、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政策支持下,牧草产业快速发展。苜蓿作为优质饲草,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截止2012年底,我国苜蓿种植面积达5400万亩,产量约2540万吨。主要涵盖东北、华北、西北等苜蓿主产区。随苜蓿种植面积扩大,苜蓿虫害不断发生和严重危害日益成为阻碍牧草产业持续发展、农牧民增收的重要瓶颈之一。苜蓿害虫不仅造成产量下降,更为重要的是造成品质降低、甚至绝收。按一般年份估算,苜蓿害虫至少造成20%产量损失,年均直接经济损失91.44亿元。由于其分布广泛、危害持续,给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同时,它还严重威胁草地生态环境、畜牧业生产以及广大农牧民的生产生活。
苜蓿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苜蓿害虫群落结构、种群动态、为害特征及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然而,苜蓿害虫的研究尚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例如,苜蓿害虫的分布区域研究不够全面,给科学研究和防治工作带来极大不便。主要是由于尚无统一的鉴定及分类标准,导致害虫识别困难。同时对苜蓿害虫的天敌重要性认识不足。为更好的进行苜蓿害虫研究,本书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研究,对我国苜蓿主要害虫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本书共分为五个章节,包括苜蓿主要害虫发生规律、苜蓿主要害虫形态特征、其它牧草害虫形态特征、苜蓿害虫天敌形态特征、苜蓿主要害虫防治技术规程。共记述我国常见的苜蓿害虫共5目19科53种、其它牧草害虫6目25科63种,天敌2纲,其中昆虫纲6目14科50种、蛛形纲1目4科12种,并提供种类检索表。
本书的编写和出版由现代农业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编号:CARS-35-07)支持。本书编写所用标本主要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馆藏标本。研究过程中,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虞国跃研究员编写了苜蓿害虫天敌-瓢虫科部分,还得到了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试验站站长等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所涉及的内容范围广泛,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在编写和统稿过程中难免有不足之处,请广大读者给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