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2009年开始基本建设,由研究所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共建,2009年命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天水有害生物防治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2011年命名为农业部天水作物有害科学观测实验站,2018年命名为国家植物保护甘谷观测实验站
区位特点
地处我国小麦条锈病菌核心越夏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新兴镇,属于渭河川道区的典型生态类型区。海拔1324米,年平均温度12.6℃,霜期215天,属于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耕作制度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日照充足、气候温和、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灌溉方便,具有优越的自然资源优势
功能定位
开展农业生物灾害因子长期性基础性观测,特别是小麦条锈病监控研究,面向西北地区,开展原生性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理论和技术研究、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控技术研究、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监测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和技术创新、作物病虫害种群变异动态与品种抗病性变异监测;弘扬科学家精神,传播农业科技知识
科技创新与产业贡献
先后参与实施和完成国家“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课题)20余项。协作完成的科研成果,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等10余项,发表论文200多篇,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通过国家级品种审定和省级小麦品种审定10余个。为我国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