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研进展

警惕小麦条锈病的全国大流行

     作者:Admin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08-12-04

      条锈病是影响我国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生物灾害,具有发生区域广、致害性变异快、流行频率高和危害损失重的特点。小麦感染条锈病后生理机能遭到干扰和破坏,麦粒千粒重下降,穗粒数减少。大流行年份减产30左右,中度流行年份减产10-20,特大流行年份减产率高达50-60,甚至麦子不能抽穗,形成“锁口疸”,使小麦几乎没有收成。例如条锈病在1950年、1964年、1990年和2002年发生四次全国性大流行,分别减产小麦60亿公斤、32亿公斤、16.5亿公斤和14亿公斤。为科学分析和准确预测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流行趋势,及早指导各地做好预防与控制工作,根据农业部有关文件精神,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肃省农牧厅植保植检站、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相关科技人员,于2008年8月27日至9月1日对陇东南条锈病越夏菌源基地的病菌越夏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于11月24日至27日对上述地区秋苗发病情况进行了大范围调查。调查发现小麦条锈病越夏菌源量大、秋苗发病严重,根据全国小麦品种布局情况以及气候发生趋势等进行综合分析,预计2009年全国小麦条锈病将呈全国性大流行态势。各地需提高警惕,提前做好防控准备。预测的主要依据如下:

1、病菌越夏菌源数量巨大
     小麦条锈病属高空远距离气流传播的病害。病菌主要在甘、青、宁、川西北等高寒冷凉地带的晚熟冬春麦和自生麦苗上越夏,在广大东部麦区越冬,病菌春去秋来,循环往复,构成全国大区流行。其中,甘肃陇南、天水、陇东等地区是我国小麦条锈菌最重要的越夏区和东部广大麦区秋播麦苗发病的主要菌源基地。对临夏、定西、天水、平凉、庆阳5市(州)、11个县(区)、17个乡镇的条锈病越夏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复种田和未翻耕田块自生麦苗密度高(平均密度为每平方米67.1株),越夏菌源量巨大(病田率76.7、病叶率5.92),少数未翻耕田块自生麦苗密度高达每平方米585株,病叶率高达14.2,各地条锈病越夏菌量普遍高于往年。对定西、天水、陇南等3市12县(区)秋季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实地调查结果表明,秋播麦苗条锈病发生普遍而且严重,病田率近100,平均病叶率达14.5,少数早播麦田病叶率高达80以上,甚至出现一片黄的境地。其发病严重程度比1990年和2002年大流行年份高出2-3倍,是近20年来菌源区秋苗发病最重的年份。这为我国关中、黄淮海、长江流域等广大冬麦区的秋苗发病提供了大量的初侵染菌源。

2、高致病性小种出现频率居高不下
     小麦条锈菌具有明显的寄生专化性,即存在较多的生理小种,一个特定的小种只能危害小麦的一些品种,对另一些品种不危害。2007-2008年度全国小麦锈病研究协作组有关单位对来自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的973份小麦条锈菌标样进行了室内分离、鉴定,共鉴定出37个生理小种或致病类型,其中,高致病性小种条中32号和条中33号的出现频率居高不下,分别为29.5%和26.7,二者占鉴定标样数的56.2,特别是新定名的条中33号小种的出现频率比上年度的17.3明显上升。上述两小种分布广、寄生适合度高、毒性强、毒谱宽,对我国大面积种植的小麦生产品种具有很强的致病性。

3、我国小麦生产品种大都感染条锈病
      目前我国冬麦区大面积种植的小麦品种主要是“洛夫林系统”品种(携带抗条锈病基因Yr9),如鲁麦系、豫麦系和冀麦系品种,约占小麦种植面积的80左右;其次是绵阳系品种(携带抗条锈病基因Yr3b4b)和杨麦系品种(携带抗条锈病基因YrA),两类品种占小麦种植面积的10以上。这些主体品种大都“丧失”了对条锈病的抗性。利用条中32号和条中33号小种对我国种植100万亩以上的82个品种进行田间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对上述两个优势小种均表现抗病的仅有5个品种(占6)。此外,在参加2008年度国家冬小麦区域试验的127个小麦新品种中,对条锈病表现中抗至免疫的品种仅有16个品种(占12.6)。可见,我国小麦主体生产品种和新育成品种大都感染小麦条锈病,这为条锈病的大流行提供了良好的哺育条件。

4、今冬明春气候条件有利于条锈病的发生和流行
      据国家气象局预测,今年冬季至明年夏季(2008年12月至2009年8月)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总体上有利于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和流行。今年冬季(2008年12月至2009年2月),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长江以北大部、江汉地区、江淮大部、长江中下游、江南北部、西南地区东北部和云南西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均有利于条锈病菌的安全越冬或冬季繁殖。隆冬季节长江中游部分地区可能出现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恰似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危害,又不利于病害的冬季繁殖或越冬,这对小麦条锈病的全国大流行没有根本性的不利影响。明年春季(2009年3月至5月)我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也有利于小麦条锈病的春季流行。总之,今冬明春的气候条件对于小麦条锈病的全国大流行无明显的抑制作用,总体上有利于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和流行。
      综上所述,2009年我国小麦生产面临条锈病全国性大流行的威胁。各级部门特别是农业植保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紧急行动起来,提前应对条锈病的流行危害。以条锈病春季菌源基地早期防治为重点,以保护主产麦区安全生产为目标,全面开展小麦条锈病的综合防控工作,重点打好病害始发期发病中心的控制和流行期的应急防治二大战役。首先是要抓好菌源地的早期药剂防治工作,特别是对于陇东南、海东、川西北、宁南等秋季菌源地区,应迅速开展秋冬季的统防统治工作,以压低菌源数量,减少向外传播;对于鄂西北、四川盆地、豫南、陕南、重庆、贵州、云南等春季菌源地区,应大力加强病害普查和冬季预防工作,采取“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在早春(2月底至3月初)对发病麦田实施全面防治,以控制病害向主产麦区传播蔓延;对于河南大部、山东、河北、安徽、山西等春季流行区或局部流行区,要切实加强病情监测,密切注视病害的发生动态,提前做好应急防控的药械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