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研进展

首届“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在京举行

     作者:Admin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09-01-07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于2008年12月28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了首届“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大会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与佳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与种植业管理司、科技部基础研究司与农村科技司、中国农业科学院、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农业部农药检定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佳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等有关领导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郭予元研究员应邀出席颁奖大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与各省级学会领导、各分支机构负责人、“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第一届奖励委员会委员、在京常务理事和理事以及新闻界的朋友共15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国林学会、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中国昆虫学会等兄弟学会领导也到会祝贺。

      大会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陈剑平副理事长主持,吴孔明副理事长介绍首届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评审情况,黄大昉副理事长宣读了首届“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奖励的决定。
      科技部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胡晓军副主任、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朱雪芬副部长、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刘艳副司长、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植保植检处吴晓玲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唐华俊副院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他们首先对获得首届“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的单位和科技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工作在第一线的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表示深切的慰问!到会领导高度赞扬了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认为中国植物保护学会设立和实施“科学技术奖”,既有利于激发我国植保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科技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同时也有助于深化学会改革,拓宽学会工作职能,增强学会的凝聚力和自身发展能力。到会领导同时也充分肯定了企会联合的办奖形式,对于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设奖单位紧密合作,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强化社会监督,将“中国植保学会科技奖”做成植保行业的品牌,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应有的作用。佳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赵树英董事长也作了发言;最后由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副局长王华弟研究员代表获奖人员发言。
      大会邀请胡晓军副主任、朱雪芬副部长、刘艳副司长和成卓敏理事长分别为获得一、二、三等奖的获奖代表颁发了获奖证书。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是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国家科技部发布的《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与佳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共同设立,经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申请,国家科技部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于2007年8月批准登记,属于社会力量设立的我国首项植物保护行业的科学技术奖。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 每年评审、奖励一次。奖励等级分为一、二、三等奖3个等级。每次奖励一等奖不超过3项、二等奖不超过10项、三等奖不超过20项。2008年,经过严格评审共有20项成果获得奖励,其中“玉米重大病虫害发生预测、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等3个项目为一等奖,每项奖金5万元;“几种昆虫天敌产业化关键技术”等6个项目为二等奖,每项奖金3万元;“外来杂草快速鉴定技术研究与应用” 等11个项目为三等奖,每项奖金1万元。
      上述基础与应用基础类获奖成果取得的重大创新与发现,为深入探讨病虫致害与防御机理以及创制与研发防控新技术和新产品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技术开发类成果,研发出了一批植保领域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了对农作物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与防控技术水平;应用技术类成果,在关键技术或系统集成技术方面创新突出,对一些重大病虫害提出了新的防控对策和可持续控制技术体系;应用技术与推广类成果,在应用、推广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中,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有所创新,对已有技术进行集成配套,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并取得了重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科普类成果,编著的科普著作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对提高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水平和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有较高的指导作用,发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