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土壤有害生物防控创新团队在《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期刊上发表了题为“ The potential for reducing aflatoxin B1 contamination of stored peanuts by soil disinfection”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提出了花生种植前采用熏蒸剂消毒有效降低收获后储存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为花生黄曲霉菌及其毒素污染高效防控提供新思路与参考。
花生黄曲霉毒素(AFT)污染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严重的粮食安全问题之一,由黄曲霉菌引起,在花生收获前后均有发生。在花生收获前,黄曲霉菌的主要栖息地及来源是土壤。同时,由于花生是地下结果作物,其荚果与土壤黄曲霉菌接触使花生更易受到土壤中黄曲霉菌的侵染从而导致毒素污染。减少土壤中黄曲霉菌的数量可以降低其感染花生的概率,从而减少贮藏过程中黄曲霉毒素的产生。
本研究在花生种植前,分别用棉隆(Dazomet;DZ)、威百亩(Metham Sodium;MS)、异硫氰酸烯丙酯(Allyl Isothiocyanate; AITC)、氯化苦(Chloropicrin; PIC)和二甲基二硫(Dimethyl disulfide; DMDS)进行土壤熏蒸消毒处理,发现PIC对黄曲霉菌的防治效果最好,MS次之,消毒14d后,对黄曲霉菌的抑制率依然达100.00%和98.82%。收获后的花生在30℃、80%相对湿度条件下贮藏60d,熏蒸剂消毒土壤中收获的花生未检出AFB1,而在未消毒土壤中收获的花生AFB1含量为0.64 ug kg-1。此外,研究还发现土壤消毒处理能够显著降低花生的虫蛀率,从而减少花生破损并降低黄曲霉菌侵染的概率。上述结果表明,土壤熏蒸可降低储存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潜力,并提高食用花生安全性。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为论文的完成单位,硕士生郭安敏为论文第一作者,王秋霞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372607)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项目(ZBSJZD04)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24.133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