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研进展

植保所明确三带实蝇的全球入侵谱系扩散模式和地理格局

文章来源:农业入侵生物预防与监控创新团队      作者:张玉 刘万学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25-11-1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入侵生物预防与监控创新团队在《Pest Management Science》(中科院一区TOP)发表题为“Multiple drivers synergistically shape the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pattern and invasion potential of Bactrocera umbrosa”的研究论文。研究综合运用种群遗传学与生态位模型等技术,解析了三带实蝇全球入侵历史路径和遗传谱系特征,揭示了气候环境、地理屏障与人类活动等多因素协同塑造其种群遗传结构和地理分布格局,并识别了潜在扩散风险区,可为三带实蝇入侵风险监测预警提供关键科学指导。

三带实蝇(Bactrocera umbrosa),又称面包果实蝇,是实蝇科果实蝇属的一种寡食性害虫,主要危害面包果、菠萝蜜等热带水果。目前主要分布在西南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基于全球COI序列分析发现,三带实蝇在全球形成三个主要遗传分支:西南太平洋(原生地)SWP支系,东南亚岛屿(入侵地)ISEA支系,以及东南亚大陆(入侵地)MSEA支系。SWP种群遗传多样性较高,而ISEA和MSEA种群受环境过滤或奠基者效应影响,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表明该物种可能经历自西南太平洋原生地向东南亚岛屿,再向东南亚大陆地区扩散的入侵历史路径,气候条件、地理屏障与跨境贸易等因素共同驱动其跨境/区域扩散。种群历史动态分析显示,三带实蝇总体经历了种群扩张,其中MSEA种群扩张信号最为显著。同时,研究发现三带实蝇潜在适生区与面包果、菠萝蜜等主要寄主适生区高度重叠,对全球热带水果生产构成潜在威胁。我国华南与西南热带地区广泛种植菠萝蜜属等热带水果,寄主资源丰富,定殖风险较高;且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热带水果贸易量逐年增大,三带实蝇传入我国的潜在风险较大,建议加强相关寄主水果进境检疫,严防三带实蝇入侵。

三带实蝇种群遗传结构和潜在风险区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与比利时列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张玉为论文的第一作者。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刘万学研究员和冼晓青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博士生万伟杰、硕士生杨天映,海南大学曹凤勤副教授,海口海关蔡波高级农艺师,以及列日大学Frédéric Francis教授参与了该项工作。本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等项目的支持。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02/ps.70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