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研进展

植保所揭示松材线虫的跨境传入和发生扩散风险及其时空动态

文章来源:农业入侵生物预防与监控创新团队      作者:郭建洋 刘万学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23-10-25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入侵生物预防与监控创新团队联合北京林业大学植物检疫团队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IF=9.8,JCR一区)发表题为“Risk assessment framework for pine wilt disease: Estimating the introduction pathways and multispecies interactions among the pine wood nematode, its insect vectors, and hosts in China”的论文,识别了多因素驱动下松材线虫的跨境传入风险源及其定殖和扩散风险的时空动态。

松材线虫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是毁灭性外来入侵病害松材线虫病的主要病原物,主要危害松属树种等针叶林木。松材线虫病于1982年在我国江苏南京首次发现,随后迅速扩散蔓延,破坏我国松林资源和林业生态系统的同时,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经济损失。调研发现,松材线虫入侵分为传入-定殖-扩散三个连续过程,木质包装货物的全球贸易运输是松材线虫跨境传入的重要途径,气候适宜性和寄主分布等是影响其定殖与发生的重要因素,而其定殖后的扩散蔓延主要受扩散媒介昆虫(松墨天牛 Monochamus alternatus 和云杉花墨天牛 Monochamus saltuarius 等)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共同影响。目前有关松材线虫在我国的入侵风险研究多聚焦于定殖、扩散等入侵过程的单节点风险评估,仍缺乏连续入侵过程的风险评估相关研究,为我国松材线虫入侵风险的前瞻性预判预警和全程风险管理带来了挑战。

松材线虫连续入侵过程风险评估模式框架

本研究基于松材线虫连续入侵过程的多因素驱动作用构建了松材线虫传入-定殖-扩散的连续入侵过程风险评估框架,建立了松材线虫在我国跨境传入源-汇网络,识别了传入风险源和关口汇聚地;定量识别了松材线虫在我国的定殖风险区;探讨了媒介昆虫在我国不同时空维度传播松材线虫的潜力。研究结果/结论可在实践上为松材线虫的源头治理和全程风险管理提供指导。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博士生赵浩翔和冼晓青副研究员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植保所刘万学研究员和北京林业大学石娟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植保所杨念婉研究员、郭建洋副研究员和中科院动物所赵莉蔺研究员参与指导了本项研究。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C2600400)和重大林业外来入侵生物绿色防控研究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3.167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