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研进展

植保所解析我国马铃薯田昆虫生物多样性

文章来源:生防防治创新中心中美生物防治实验室      作者:刘晨曦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25-01-24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生物防治创新中心中美生物防治实验室通过DNA条形码技术全面分析了春季和秋季马铃薯田昆虫生物多样性。该数据不仅为开展马铃薯田害虫监测和治理提供依据,也为今后马铃薯田天敌昆虫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支撑。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Nature旗下期刊Scientific Data。

马铃薯主粮化是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策略。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马铃薯害虫的发生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然而目前对马铃薯田间昆虫群落的组成结构,发生动态缺乏系统全面解析,限制了马铃薯田害虫综合治理和有益昆虫资源开发。

该研究通过DNA条形码技术,对云南马铃薯田2021-2022年昆虫多样性进行调查和鉴定,通过比较不同时期马铃薯田昆虫群落的差异,明确该地区春季和秋季马铃薯田昆虫群落结构组成特征,解析了主要害虫和天敌的发生动态规律,同时也比较了我国昆虫条形码数据库与国际数据库的区别,为我国昆虫条形码数据库提供方法参考。

2021级联合硕士研究生林昌进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刘晨曦副研究员为论文的通讯作者,硕士生程红梅、福建农林大学陈李林副教授、植保所高玉林研究员、圭尔夫大学教授Muhammad ashfaq及DNA条形码创始人Paul D. N. Hebert教授参与了相关研究。该研究得到了美国农业部项目(59-0212-9-001-F)资助。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7-025-044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