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收到党办人事处分发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关于立即组织开展学习贯彻汪洋副总理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以及我所关于学习贯彻的具体部署的通知之后,国际合作与研究生管理处按照所党委的安排,在主管所领导的指导下,高度重视学习与贯彻工作,立即行动,采用分期自习与集中交流讨论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贯彻安排。三位同志,从6月27日开始,在日常管理工作非常饱满的情况下,采用分期自习方式:一人1-2天,认真通读农科院、本所通知文件精神,以及农科院下方的传达提纲,带着所通知中提出的5个问题,边学习边思考;7月5日上午组织了集中讨论,交流学习心得体会,我们深切感觉到汪洋副总理对我院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建设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的战略目标给予高度肯定,深入分析了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全院的重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汪副总理的讲话让我们农科人倍感振奋,同时又让我们更加明确所肩负责任与使命,并为加快推进我院跨越式发展指明了方向。全处同志一致认为,深入学习领会讲话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才能更好地落实今年重点工作任务,作为研究所的一个职能部门,必须加强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努力实现我所国际合作与研究生管理工作跨越式发展。
在学习汪副总理的讲话精神,结合本处实际工作,我个人在三个方面感受深刻:
1、要瞄准世界农业科技发展的趋势,加强国际合作顶层设计及全球布局
汪副总理指出,要盯紧世界农业科技发展前沿,加快农业高新技术研究,积极参与和推动世界农业科技革命的进程;要加强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科学方法与管理经验,提高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我所要以中国农科院创新工程启动实施为契机,以建设“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为目标,以我所获科技部第三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认定并揭牌的“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为依托,着眼植物保护全球战略布局,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渠道,稳定完善已建立的国际合作运行机制;与国家科技部、农业部、外专局、留学基金委等部委做好及时的联络沟通,通过邀请相关部门领导来所专题指导、政策解读,了解国家及产业发展的需求,积极参与国际合作计划建议;按照我院科技创新工程所凝练的学科体系要求,以所内学科方向及创新团队为单元,广泛开展调研,明晰学科发展的国际合作需要,制定我所植物保护领域全球战略布局的策略及实施方案,初步分类管理办法;通过资源整合,谋划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加强国际交流与高端人才培养,推动项目-人才-基地的有机结合;建立国际合作项目及合作伙伴的背景数据库,规范我所国际合作交流工作程序。全面提升我所国际合作与交流层次,促进我所国际合作工作管理能力建设。具体计划如下:
1)多与美国、以色列、法国等农业强国的建立合作关系,学习与引进关键技术,目前初步统计,2013-2015年拟从美州、欧洲及大洋洲等国家引进先进植保技术共5类11项;
2)多与“高手过招”,智力引进计划:拟通过短期访问的形式,邀请以欧美发达国家的顶尖科学家来所进行学术交流、合作研究、讲学及研究生论文设计及英文论文的撰写等,共引进56人次, 其中美国等18人、欧洲10人、澳大利亚3人、韩国等3人,以及国际组织如CIMMYT,CABI和IRRI等专家多名;通过组织与发起在国内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及科学家峰会,邀请专业领域的国际同行交流交流最新研究进展,每年拟主办国际会议10次以上;借助科技部命名的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及国家重点实验,邀请知名专家来进行1-3个月合作研究;
3)走出去计划:出国培训:未来三年派出团队科研骨干、科研助理20-25人赴国际植物保护学科知名科研机构或大学参加培训。培训方式包括:合作研究、短期培训、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访问学者、高级研究学者、博士后、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等等。希望派往的国家和地区包括:美洲(美国、加拿大)、欧洲(英国、德国、荷兰、比利时、法国)、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农业研究技术领先的国家及相关农业国际组织;交流与考察:每年派出参加国际会议、执行合作项目、进行项目开发、学科对接等交流与考察任务团组30个,出访人员共60人次。
2、要创新体制机制,加速国际合作平台建设与共享
汪副总理要求,要研究如何推进资源共享,使现有的科研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就像你们的试验平台大家都来用一样。如何做好重大科技协作和国际综合平台建设正是落实资源及平台共享的重要抓手,也是我所一直以来大力推进重点工作。一是要与顶尖研究机构及大学的优势学科方向全面对接,建立与完善相关合作平台,进行联合研究、协同创新;二是条件成熟的联合实验室要到海外建对等的机构,同时在周边国家建立 “境外疫情监测中心”,进行迁飞性害虫和气传性病害、入侵性病虫害的境外疫情监测与信息共享;需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为平台的建立及运转提供保障。2013-2015年国际合作平台建设计划:
1)国内的联合平台建设与完善:(1)“中美生物防治联合实验室”的完善及功能扩充,使之成为中美开展生物防治、外来入侵生物等全方位农业科技合作的平台;(2)“MOA-CABI生物安全联合实验室”的完善,使之成为中国与CABI英国中心、瑞士中心以及CABI成员优先合作的桥梁,并保持与发扬目前良好的发展势头;(3)其他专项关键技术研发及资源共享平台,例如,“水稻基因芯片和分子标记应用平台”(国际水稻研究所)、水稻白叶枯病菌互作的功能基因组学技术平台”(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植物病毒群体多样性与进化机理研究、介体昆虫传播病毒分子机制研究平台;昆虫行为和神经研究平台、入侵昆虫遗传控制技术与应用平台;中俄生防资源共享联合实验室、昆虫天敌生产线及捕食螨分类平台;病原菌与昆虫互作的技术平台;农药的作用和代谢机理研究模式”建立国际联合研究实验室(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2)国外的联合科技平台、技术示范基地设立:重点开展(1)在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境外中美生物安全及生物防治联合实验室,2013年通过调研、磋商,拟定筹建方案,使之成为中国在美国境外开展我需为主联合科技研究、农业信息资源收集的前沿地;(2)CABI英国或瑞士中心建立联合实验室,深化对等合作机制,为收集及引进欧洲优势天敌及先进技术,发掘高端专家打基础;(3)在缅甸、老挝及泰国等东盟国家建立植保技术示范基地1-3个;(4)与相应研究机构或大学主要通过合作项目及合作协议的签署,探讨建立国外联合科技平台或基地,形成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如“作物抗病和抗低氮胁迫分子机理研究”的国际合作平台或联合实验室、植物病毒群体多样性与进化机理研究的合作平台或基地;玉米和水稻害虫防控和监测研究基地(美国)、草地有害生物中国-蒙古监测预警与控制技术研究联合基地、卢旺达等联合开展地下害虫等经济作物害虫的综合防治基地;生物杀菌剂创制与应用范试验基地或联合实验(东南亚、非洲与南美洲);动物生态学理论交流与合作、鼠害治理合作平台;欧盟联合研究中心转基因检测参考实验室、美国GIPSA生物技术中心转基因检测实验室。
3、要营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加强农业科技后备人才培养
汪副总理指出,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要下大气力培养和造就一批世界一流的农业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理想主义教育,让一个人凝心聚气地去做一件,人的信仰、信念、理想、追求是起重要作用的。我理解人才培养不仅包括我所现有的科技人才的培养,更重要的还应该包括人数众多、潜力巨大的研究生的培养,他们是农业科技后备力量,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是科研团队重要补充。目前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工作重点,主要通过加强学科、指导老师队伍建设,注重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采用各种激励机制,激发研究生的科研热情和创新潜力;提高培养质量,更好发挥研究生作为我所科研生力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