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日下午,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研究室组织全体在职职工和博士后认真学习了公务员副总理汪洋6月13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视察的讲话精神,并围绕我所的要求,开展了认真讨论。
汪洋副总理主要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提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瞄准世界农业科技的发展趋势,加强农业前沿和基础研究;要创新体制机制,释放农业科技发展的内在活力和要营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建设高水平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等四个方面。
汪洋副总理的讲话,结过认真讨论,大家感受最深的,一是强调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农业前沿和基础研究;另外就是要做好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评价,研究相关待遇,使其能静下心来,潜心研究。我们所在进入农业创新体系后,也面临着以上问题,希望有关领导予以重视和提出相应对策。
就植保所在实施方案中提出的五个问题,我们开展了逐一讨论:
1、你对于如何加快我所现代化科研院所建设步伐有何建议?
要开展现代化院所建设,首先必须领导和职工的思想能赶上现代化步伐,在管理体制和制度建设上要参考国内外较先进院所的建设经验,在学科发展上,对成果的要求不能急于求成,对于一些目前还是弱势,但对未来发展能起到引领作用的学科,应该加以长期支持,不要使其在黎明前倒下。
2、你对于如何保障我所科技创新工程顺利实施有何建议?
我所这次能进入创新工程,是我所能加快现代化院所的一次新的机遇。虽然进入创新工程,在科研经费和物质和试验条件上将会有很大改善。但科技创新工程的顺利实施,还是需要靠人。一个现代化的研究所,团结坚强的领导班子、具有创新精神的科研团队和后继有力的骨干力量均非常重要。这次在创新团队建设中,出现了许多不和谐声音,下一步,如何建设一个具有创新建设,团结和谐、生气勃勃的研究所,取决于新领导班子和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希望各级领导加以重视。
3、你对于如何促进我所科研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有何建议?
科研管理体制和机制,与一个研究所的发展息息相关,能否有效调动各类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就取决于体制和机制的好坏。我所目前一部分课题组从事基础研究,一部分从事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能否分类实现分类考核?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一个要建设现代化的研究所,发表高水平的SCI论文固然重要,但解决农业生产上的重大技术问题,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也不可或缺。希望能两手抓,两手硬,才能做到顶天立地。
4、你对于如何加大我所科技成果培育和转化力度有何建议?
这个问题涉及到如何看待科技成果的问题?现在社会上对一些评奖存在一些争议,并不是拿到了国家奖和省部级奖才是成果,有许多研究和技术真正对农业生产和科技进步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解决了生产上的重大问题,也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同时,科技成果也有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正如汪洋总理提到的,有的几十年才出一项成果,对于这样的研究,就应该持续支持和鼓励,而不要急功近利。
5、你对于如何加强我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有何建议?
人才问题,是一个研究所能否创新、能否现代化,甚至关系到生死存亡的问题。虽然最近几年,我所每年都进了一批高水平的博士、博士后,但是也要看到,随后几年,随着我国高考制度改革后的77、78、79届的大学生陆续退休,一些课题组面临人才断层问题。如何尽快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组织管理水平,就迫在眉睫。虽然这些年,在老同志大带领下,通过研究生学习和论文研究,在掌握国内外研究动态和独立工作能力方面有一定水平,但是对于引领一个课题组,去与国内外同行之间合作和交流,争取课题经费方面与老同志还存在差距,如何在老同志退休后,带好课题组,需要管理部门认真考虑。是否需要老同志在退休后在带一程,也需要所里在管理体制和机制上拿出相应政策。同时,一些年轻职工在独立发布英文科技文章方面,英语水平还欠缺,需要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关于人才的引进,近几年,一些单位都出现引进人才来后的水土不服现象,也存在跟现有年轻职工的关系问题,因此,应该在必要人才外面引进的情况下,加强现有职工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