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以“推进农药减量增效,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为主题的全国植保绿色防控战略研讨暨科企对接恳谈会在山东省德州市举行。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植保所)发布了“百项”植保绿色防控技术成果。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植保所围绕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地方产业,根据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开发出一大批技术水平高、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通过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技术服务、创办经济实体、院地合作、科技扶贫等多种途径,将这些技术和产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有效控制我国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植保所顺应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理念,高度重视植保高新技术和绿色产品的研发力度,开发出以植物免疫蛋白诱抗剂“阿泰灵”、土壤熏蒸消毒、鞘翅目Bt杀虫蛋白、食诱剂、捕食螨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绿色植保技术和产品,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据植保所研究员高玉林介绍,“百项”成果已分成天敌昆虫类、微生物制剂、物理防治、新技术和新产品五类,并汇编成册。其中的微生物制剂——阿泰灵,是该所蛋白质农药研究组经过数十年潜心研究而成的植物免疫诱抗剂类创制型蛋白质生物农药。2014年获得了农药临时登记证书,2017年8月获得了农药正式登记证书。自2014年6月国内市场上市以来,每年销售额超过7000万元,2017年突破亿元大关。该项科研成果以独创性和优异的市场表现,代表了中国植保绿色防控新技术和新理念。
值得一提的还有微生物制剂——Bt工程菌G033A,植保所抗虫生物技术组于2003年10月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并于2007年5月获得授权,2017年7月,经原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批准,该菌株产品获得农药登记证书。这是我国获批的第一个转基因抗虫工程菌,也是我国第一个正式登记的防治鞘翅目害虫的Bt 产品,表现出很高的毒力和防治效果,以及良好的稳定性和生物安全性。
此外,植保所棉花害虫组还与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出物理防治方法食诱剂,比如盲蝽、棉铃虫等害虫食诱剂。高玉林介绍,该食诱剂主要作用机理是持续高浓度释放植物芳香物质和昆虫信息素引诱物质,以引诱害虫成虫至混有少量快杀型杀虫剂的诱饵中,该技术可以大幅度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在生物防治方面,智利小植绥螨是我国第一个引进的捕食螨种类,是草莓叶螨的克星。植保所捕食螨课题组经过多年摸索,已突破了规模化饲养技术,获得8项授权发明专利。目前,智利小植绥螨已在北京、上海、新疆、山东、安徽等地应用推广,成为我国防治温室叶螨最好的天敌品种。
另外,随着马铃薯成为继水稻、玉米、小麦之后的第四大主粮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增产,病虫害发生危害问题凸显。在马铃薯重大害虫马铃薯块茎蛾防治方面,植保所面向产业需求,开发出针对幼虫的虫生真菌生物防治和针对成虫的性诱剂综合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体系。目前马铃薯块茎蛾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体系已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多地示范推广,成为我国马铃薯块茎蛾重要的绿色防控技术。(张晴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