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聚焦

[人民日报] 植保专家扎根一线兴产业(创新故事)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蒋建科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22-08-15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永强怎么也没有想到,他这个研究农作物虫害的科研人员,竟然种起了葡萄,还把葡萄打造成山东省博兴县曹王镇的主导产业。

刘永强与葡萄结缘,与自己的专业有关,也和农科院对科研人员的培养、要求有关。“在攻读博士学位时,我的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不仅要求我注重实验室的研究,更要扎根生产一线,从生产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刘永强回忆。

有一次,刘永强在葡萄园调查鸟害问题时,发现并不是所有鸟都吃葡萄,这改变了“鸟对葡萄有害”这一传统认知。为此,刘永强通过改进防鸟网孔径的设计,利用麻雀在葡萄园吃虫不吃葡萄的习性,既控制了害虫,又保护了鸟类,一举两得。

种植葡萄每年会修剪下来大量的葡萄副梢,一直没有很好的利用途径。后来,刘永强让团队买了几只羊,尝试让它们吃葡萄副梢,解决了副梢处理的问题。

葡萄架下轮牧养羊,可以提高葡萄种植效益。可是,随着葡萄果穗的生长变重,果穗垂下来,给了羊“偷吃”果穗的机会。刘永强经过仔细观察,发现羊在晚上的取食更多的是靠嗅觉定位,而不是视觉。他又对葡萄园放牧的时间进行了优化,利用晚上放牧,葡萄成熟前的气味还不足以吸引羊,巧妙地解决了轮牧养羊对葡萄果穗的影响。

但很快,刘永强又发现了新问题——在没有葡萄副梢时,羊又面临没有食物的难题。刘永强与牧草专家合作,根据羊的营养需求搭配牧草种类,再根据葡萄架高度确定羊的品种,根据葡萄枝条及牧草的生物量控制羊的养殖数量,研发集成了葡萄园架下轮牧技术,节约了80%的葡萄架下空间。采用这样的方法,在不影响葡萄产量的同时,能够增产优质肉类产品,使一亩地产生了“一亩园,八分牧场”的效果。

在葡萄有害生物研究团队的努力下,最终形成了“林—草—牧”模式。2018年,团队与山东省博兴县曹王镇政府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共同开展“葡萄规范化栽培及复合种养技术示范”项目。2019年,刘永强到曹王镇挂职,在当地探索形成了“科研院所+政府+示范基地+企业(或种植农场)”的成果转化机制。

目前,示范园带动当地发展葡萄种植面积达400余亩。“我希望未来能够带动形成1000至5000亩的高品质葡萄产区,更好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刘永强说。

       新闻链接: 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6835021/6702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