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陈萌山跟“三农”打了一辈子交道,去年8月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的位子上退下来以后,他也没有停下工作的脚步。为了准备今年的政协提案,半年多来,陈萌山深入基层进行了4次系统的调查研究,足迹遍布8个省、10多个县、近40个村。
“有人说政协委员就是到了二线,我看不是,政协委员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每个政协委员都应该增强政治意识和担当意识,切实履行好职责。”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前,陈萌山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陈萌山深知这一点。为了了解基层真实的情况,更好地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他在调研中深入农村基层、科研单位,和农民、科技人员等广泛交流。“我们很少听汇报,所有情况都是走访调研的一手材料,非常鲜活生动。”他告诉记者。
通过深入的调查了解,陈萌山发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首先面临着人才振兴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就这个问题,我专门进行了调研,感到目前农村人才现状与总书记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
“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谈都不谈种地。”陈萌山调研发现,乡村本土人才持续流出,留乡务农的大多在60岁左右,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0%以上。许多农民对新技术学不懂、弄不通、用不上,依靠劳动者素质促进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十分艰难。同时,基层农技推广现有人员不足,各类实用技术入村到田“最后一公里”成为难点,造成常规技术推广落实不到位,农业科技试验的平均产量与农民生产实际产量差距较大。
人才是关键。为解决乡村人才存在的问题,陈萌山在今年的政协提案中建议:第一,完善农业农村人才工作的组织机制;第二,加大涉农人才培养就业的支持力度,建议国家将新型职业农民参加中等职业教育纳入国家免学费和助学范畴;第三,鼓励社会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着力在乡镇驻地延伸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让农业产业留得住人,让农村社会更有人气。
陈萌山还是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委员,2018年他参与了2次重点提案的督办。对此,他也做了相应的调研工作。例如,他先后到浙江、四川、湖北等7个省近20个乡镇进行了特色小镇的调研,又参与了全国政协副主席邵鸿率领的特色小镇调研组到江苏和安徽调研。在去年11月的一次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陈萌山关于重视农业类特色小镇建设的发言,获得全国政协主席汪洋的重视,多次就他发言中的问题进行讨论。
“有一些特色小镇还是挂着农业的名,办着工业的事。我一直在农业农村部门工作,切身体会是,如果一件事情既可以用在城市和工业,也可以用在农村和农业,农村总是挤不过城市,农业总是挤不过工业。因此,我建议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要更加重视农业类特色小镇建设,给农业类特色小镇建设‘吃点偏饭’。”多年的农业工作经历加上下足功夫做了调研,陈萌山的发言格外有底气。
作为提案委员会委员,陈萌山的职责还包括对农业界别的提案进行初审和提出修改意见,使提案的质量符合要求。去年他挨个儿整理了农业组近百份提案,对不完善的提案提出修改意见。“政协委员的积极性都很高,现在提案数量很多,但是还需要提质增效,更好地发挥作用。”陈萌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