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荣在国家重点实验室指导观察黏虫。李丽颖摄
本报讯 草地贪夜蛾长什么样?黏虫怎么羽化?昆虫如何进食?温度、光照、食物密度怎样影响昆虫迁飞行为?对研究植物保护的科学家来说,昆虫的趣事非常多。
6月2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植保所)和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第七期公众科学开放日活动,让公众近距离了解草地贪夜蛾和迁飞昆虫的那些事。
“植保所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公益性科研机构,对科普宣传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桂荣研究员说。
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参观者通过昆虫体视镜,近距离观察识别不同虫态的黏虫。他们认真听讲,亲自动手操作显微镜,仔细观察并积极提问。
在科普讲座中,粮食作物害虫创新工程团队首席科学家王振营研究员做了《草地贪夜蛾是一种什么昆虫》的讲座,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草地贪夜娥的识别鉴定、入侵传播途径、发生危害特点和影响国家粮食生产的严重性。尤其是草地贪夜蛾识别鉴定部分,受到参与者的热烈响应。
副研究员张蕾做了《迁飞昆虫那些事儿》的科普讲座。她用生动的视频、有趣的动画、丰富的图片、现场互动提问等方式,将昆虫迁飞的科学知识融入到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之中。同时,她还介绍了我国主要迁飞昆虫的迁飞特点和危害特性,以及植保所对迁飞昆虫的研究历史,让听众了解研究迁飞害虫的必要性和意义。
科研人员还带领参观者观看昆虫取食、羽化视频,与昆虫近距离接触,让大家了解了黏虫短暂而神奇的一生。
植保所副所长沈银书表示,希望通过系列科普活动的开展,力争建成服务于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基地。(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