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甘肃频道9月16日电(记者张新新)9月14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百合田间人头攒动,“土壤消毒技术体系防控兰州百合土传病害效果观摩会”在此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联合永靖县农业农村局等单位主办,吸引了来自主管部门、科研院所、农技推广体系及种植大户的90余名代表齐聚一堂。
作为全国唯一的食药两用甜百合,“兰州百合甲天下”的美誉背后,曾藏着农户多年的心病:土传病害肆虐,连作障碍频发,土地越种越“累”,产业越走越难。
2022年起,永靖县在陈井镇等4个乡镇率先示范推广土壤消毒技术,示范面积达1.18万亩,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等单位的科技支撑,在连作障碍治理领域取得显著进展。经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甘肃省植检植保站、甘肃省经济作物技术指导站、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和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专家现场测产显示,该技术实现土传病害防治效果超90%,鲜百合亩均增产86.4%至131.3%。
观摩现场,新挖出的百合个头饱满、色泽洁白、鳞茎丰润。这项技术源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成果,不仅遏制了病害蔓延,更推动了百合种植从传统粗放模式向精准化、科技化方向转型升级。
现场观摩后,随即开展了百合高效栽培技术培训。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及永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专家学者,聚焦土传病害绿色防控、优质种球繁育及产业链延伸与升级等关键环节展开深入交流,为提升兰州百合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智力与技术动能。
新闻链接:
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2734779?docid=12734779&newstype=1001&d=1350124&channel=weixin&time=1757989636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