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外来物种和外来入侵物种?
外来物种是如何“入侵”的?
外来物种入侵,主要有三种途径。
第一种是自然传播。一些入侵杂草和病原菌会通过水流、风等传播,昆虫通过迁飞传播,比如,草地贪夜蛾就是依靠强大的迁飞力进入我国。
第二种是人为引进传播。一些物种因存在利用价值被人为引进,但在引进后缺乏有效的防控,导致泛滥成灾,变成入侵物种。例如加拿大一枝黄花,最早是作为观赏花卉引进的,但后来成为外来入侵物种。
第三种是货物贸易或人员流动造成的传播。例如在贸易商品、货物、包装、运输工具中发现的病原物、昆虫、草种等。入境的水果、肉类、土壤等,也是外来入侵物种的载体和入侵途径,其中既有无意的,也有人为有意夹带、走私或邮寄的。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入侵生物预警与防控创新中心主任、研究员刘万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是国家生物安全工作的一部分,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损失包括很多方面,首先,会导致农林牧渔等产业减产减收。前一段时间关注度很高的鳄雀鳝,因为其在我国自然界没有天敌,繁殖力大,对其他小型鱼类捕食能力强,从而给自然水域生态系统、渔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威胁。
外来物种是否对人类造成威胁?
面对入侵物种,我们一直在行动!
据刘万学介绍,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预警监测、检测识别、阻截防控的链式防控体系。对一些潜在入侵物种,提前预警、判断风险,做出是否有进入我国的风险,进入后可能造成怎样的危害研判。同时还会对跨境跨区域的入侵物种,研发快速检测技术,建立区域监测网络,建立阻截带,一旦发现,便通过各种方式应急防控。面对已经传入且大面积发生的入侵物种,通过各种防控措施,控制降低发生与危害,阻截扩散。
总的来说,对于潜在入侵物种,应加强监测预警和风险预判;对于新发或局域分布入侵物种,应加强新发点应急处置和扩散前沿拦截阻截,防止进一步扩散蔓延;对于已经大范围定殖危害入侵物种,应强化持续减灾和综合治理。
小科提醒大家,如果无意间买到了这些生物,千万不要随便丢弃,可以委托高校、科研机构或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在生活中,如发现疑似外来入侵物种,也可尽快上报,由当地管理部门进行无害化处理。
不盲目购买、放生,
守好“生物安全防线”,
人人有责!
新闻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hOWN9pBpP2-QGkRj7TQ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