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 中国农业农村部-CABI生物安全联合实验室合作成果丰硕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25-03-31

2025年3月25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和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简称CABI)东亚与东南亚中心共同主办的2025年度中国农业农村部-CABI生物安全联合实验室技术咨询组(简称TAG)会议在北京召开。

据介绍,中国与CABI的合作已逾40年。2007年,中国农业部与CABI共同签署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2008年9月,“农业部-CABI生物安全联合实验室”,挂靠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即现在的中国农业农村部-CABI生物安全联合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陆宴辉在致辞中指出,CABI是中国长期友好的合作伙伴,中国农业农村部-CABI生物安全联合实验室开拓了与国际组织合作的新机制,双方依托平台建设,在植物生物安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南南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他强调了2025年度TAG会议的召开对于谋划联合实验室未来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升中国-CABI合作的层次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了解到,2024年,“中国农业农村部-CABI生物安全联合实验室”(简称联合实验室)在管理、科学交流、合作研究、项目实施及国际项目开发、能力建设和宣传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3月,“第十六届农业农村部-CABI生物安全联合实验室年会”在安徽分中心成功举行,这是分中心首次承办该会议。会议讨论了有关实验室发展的重大事项,包括欧洲实验室青年访问学者派出,农业农村部CABI生物安全联合实验室内蒙古分中心成立签约仪式等。内蒙古分中心挂靠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负责内蒙古分中心的日常运行工作,该分中心将开展草原灾害防控、草原可持续管理、草原碳汇、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领域国际合作协同创新研究。

2024年度,联合实验室共提交了项目申请书7项,成功获批5项。组织出访和来访活动31次,共计118人次;组织研讨会/培训11次,培训688人次;发表同行评议论文28篇,国内及国际学术会议口头报告21次。

在具体项目实施上,联合实验室执行的8个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项目进展良好,特别是绿盲蝽、茶翅蝽、黄脊竹蝗、草地贪夜蛾、斑衣蜡蝉、豚草、草原跨境有害生物防控,玉米致死性坏死病检测技术研究和小麦蚜虫绿色防控技术合作研究等。主要产出包括寄生蜂的室内低温存储,猕猴桃园常用化学药剂对寄生蜂毒性测试,在中国和肯尼亚推广玉米致死性坏死病的胶体金免疫试纸条以及中欧专家对入侵生物豚草和天敌广聚萤叶甲的建模等。

CABI全球外来入侵生物主任Hariet Hinz表示,CABI将继续发挥国际组织的平台和桥梁作用,助力联合实验室的发展,围绕双方共同关注的农药减量和风险防控、外来入侵生物和跨境病虫害的监测防控等生物安全问题开展深入的合作。


新闻链接:https://app2.gmdaily.cn/as/opened/n/cdf48464394446ff935e5525cc4d9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