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http://www.moa.gov.cn/zwllm/zwdt/201211/t20121101_2996432.htm
从小麦赤霉病到玉米粘虫、水稻“两迁”害虫,今年粮食生产一次次面临病虫灾害的严重威胁。这些病虫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有多大?“虫口夺粮”效果如何?今天,本网邀请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植保首席专家张跃进,分析病虫多发重发之年粮食丰收的原因。
记者:今年病虫害对粮食生产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如果防治不到位,会出现什么结果?
张跃进:今年受病虫源基数多年累积、极端异常气候等因素影响,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危害显著重于常年,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挑战。小麦赤霉病、蚜虫、早稻稻飞虱发生之重多年少有,玉米粘虫、水稻“两迁”害虫、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虫严重威胁着秋粮生产安全。
粮食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全生育期都面临着各种病虫危害的威胁,主要表现在产量损失和产品质量下降两个方面。产量损失的表现为粮食产量下降甚至绝收。如粘虫在玉米等粮食作物上大发生时,可在很短时间内将作物叶片吃光,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质量下降表现为粮食产品食用价值降低,甚至失去食用价值。
如果不防治或者防治不到位,粮食作物病虫害可造成粮食作物田间“缺株短穗”或倒伏,粮食籽粒受损,减少形成产量的基本株或穗数量,导致产量损失甚至绝收,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粮食产品的质量。据统计,通过病虫害防控,全国每年挽回粮食产量损失在1500亿斤左右,约占国家粮食总产量的15。
记者:面对病虫害的侵袭,采取的防控措施主要有哪些?效果如何?
张跃进:面对病虫害的来袭,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应对。
首先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认真组织指挥病虫害防治工作。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省份成立了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指挥机构,组织发动和指挥协调病虫害防控工作。农业部和各级农业部门多次发出加强病虫害查治工作的通知,并通过视频会、现场会、督导组等形式动员、督促和指导防治工作。
其次是准确预报病虫情趋势,紧紧抓住防治时机。各级农业植保部门在认真做好病虫情田间系统监测工作的同时,组织专家和测报技术人员分析会商病虫害发生趋势,准确及时发布预报,为掌握防控重点区域和最佳防控时期、实行科学防控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在重大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各级农业植保机构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随时掌握病虫情发生动态,并派出技术人员深入发生区的田间地头,调查病虫情和指导应急防治。
第三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防治物资准备到位。今年,中央财政首次安排16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小麦“一喷三防”,对推动夏粮病虫害防控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拨付5亿元专项经费,用于蝗虫、小麦病虫、水稻病虫、粘虫等病虫害应急防治和专业化统防统治,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各级财政也纷纷加大对病虫害防控的投入力度。在玉米粘虫防控中,河北省专项安排2000万元用于购买烟雾机等高效防治器械,为防控工作赢得了主动。
第四是分类指导,科学防治。从秋播药剂拌种、春病冬防到粘虫应急防控,各级农业植保部门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流行的时间、轻重程度等实际情况,认真进行防治技术分类指导,以种植区域为主体、作物为对象、重大病虫害种类为基本单元,因地制宜推广应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技术措施,为科学防病治虫提供技术保障。
由于主动出击,科学应对,今年粮食作物重大病虫防控工作总体进展顺利,有效遏制了小麦赤霉病、粘虫暴发流行势头,控制了稻瘟病扩展流行,遏制了“两迁”害虫暴发危害,减轻了马铃薯晚疫病扩散蔓延。其中,东北、华北地区采取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地面防治和飞机防治相结合措施,大部地区将玉米粘虫控制在点块发生,对玉米生产没有造成严重影响,对于确保秋粮丰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记者:病虫害多发、频发、重发的态势,对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控能力是一次检验。针对暴露出来一些不足,下一步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增强“虫口夺粮”能力?
张跃进:近年来,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病虫害发生种类和危害程度呈逐年上升态势,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形势十分严峻。进一步提升病虫灾害防控能力,应该从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构建病虫防控法律法规体系。当前,尽管部分省市颁布了农作物病虫灾害的监测防控地方法规,但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还属于空白,致使农作物病虫灾害的监测防控长期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在世界范围内,这种状况非常罕见。二是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和应急防控能力建设。病虫害监测预警是科学防控的基础,也是政府向农民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之一。各级政府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将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和应急防控能力建设,放在与医疗卫生防疫与疾控能力建设、动物疫病疾控能力建设同等的位置,加大基本建设经费投入。三是建立完善全国植物保护机构体系。要根据各级植物保护机构的职能与职责进一步商榷名称和性质,使其名称与职能相符、性质与职责匹配,同时应强化病虫害测报防控队伍建设。四是高度重视病虫害测报防控应用技术储备。目前,各种植保科技项目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为病虫害监测防控技术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但在当前科技体制和科技评价机制等因素的影响下,大田病虫害监测防控应用技术研究呈弱化趋势,病虫害监测防控技术储备问题逐渐显现。因此,在植保方面的科技项目设计上,应充分考虑病虫害监测防控技术需求,推行“论文谱写大地,成果奉献农家”的科技评价机制,大力研究开发病虫害监测防控单项技术和集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