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聚焦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就扎实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答记者问

文章来源:管理员      作者:Admin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4-03-12

 


  3月6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梅地亚中心举行记者会,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毕美家就“扎实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相关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记者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副局长王效云主持。

  王效云:记者朋友们,上午好。以“扎实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专题的记者会现在开始。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先生,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毕美家先生来到新闻中心,围绕主题回答记者们的问题。在开始回答记者们提问之前,我们先请韩部长讲两句话。

  韩长赋:谢谢主持人。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借这个机会,我首先要感谢媒体新闻界的朋友们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昨天,李克强总理用了较大的篇幅来讲农业和农村工作。2013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连增”,农民增收实现了“十连快”,应该说,农业形势好,为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4年,我们总的思路和目标就是要坚持稳中求进、稳粮增收。为此,我们要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更加注重质量安全,更加注重资源环境,更加注重科技和人才。要经过努力,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部署做好工作,我们对此也充满信心。

  现在我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王效云:谢谢韩部长,请各位提问的记者,提问的问题一定要简单明了。下面我们开始提问。

  经济日报和中国经济网记者:关于粮食安全问题,请问韩部长,最近发布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粮食产量要确保稳定在5.5亿吨以上,这个目标远远低于目前国内的消费水平,这是否意味着我国粮食自给自足的政策有所改变?今后我国是否会进口更多的粮食?“十连增”之后如何继续持续增产?谢谢。

  韩长赋:你提的这个问题,我觉得你观察得很深入。关于粮食安全的问题,我想用三句话来回答。

  第一,我们国家立足国内基本解决粮食的安全问题,这个政策是坚定不移的。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就是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这20个字的核心还是立足国内。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而且我们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方才你讲到,前不久公布的关于食物和营养的纲要,里面确实提出到2020年我们的粮食产量要保证在5.5亿吨以上,但是我想说明的是,这个目标指的是谷物,也就是说小麦、水稻和玉米,而且是一个最低的产量。我们2013年的谷物生产是10855亿斤,还是低于5.5亿吨这个指标的,是个最低确保的产量,并不是说我们就产这些粮食,我们还是要根据我们的需要和我们的能力,来保证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第二,刚才你讲到,我们是不是要进口很多粮食。这几年我们粮食的进口量确实在增加,但是总量并不大,去年就是1300万吨。我们国家消费在增长,资源又有限,所以我们会适当地利用国际市场。但是我们基本的是要依靠自己。去年的1300万吨只占我们国内消费量的2.4,而且要是真靠大量进口也靠不上,全世界的粮食贸易量只有6000亿斤,相当于我们产量的一半。大米,我们的第一主粮,全世界的大米贸易量只有700亿斤,相当于我们国内消费量的1/4,他不可能都卖给我们啊,所以我们对此还是清醒的。

  你讲到这个《纲要》,确实,我们的《纲要》发表了之后,包括最近乌克兰局势动荡,都引起了国际市场粮价的波动,说明国际粮食市场还是很脆弱的。

  我们十几亿中国人,不可能靠买饭吃、讨饭吃过日子,所以我们会增加一些进口,但是进口量不会大幅增长。

  第三,至于说到已经“十连增”了,以后还能不能保证,这个问题我是有信心的。现在一个不争的事实,全世界都公认的,中国用世界十分之一的耕地生产了世界上四分之一的粮食,养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这应该说是改革的红利,科技的恩惠,也是中国农民创造的奇迹。

  从未来看,我们的信心是建立在这么几个方面,第一个是政策。中央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粮食安全,我们有一套政策体系。第二个就是科技。我们现在农业科技贡献率已经达到了55,还会进一步提高,特别是种业,我们把种子当成大事来抓。第三个是基础设施。现在我们的水浇地已经到了51,我们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了59,虽然在世界上不算先进,但是这个基础还是能够帮助我们有一定的抗击自然灾害的保障能力。

  除此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大措施保护耕地,坚守耕地红线,“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描绘一下,前面是政策、科技、设施三大支柱,再加上一个保护耕地红线,就是“筑牢三大支柱,坚守一条红线”,当然还有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种粮效益。我想2014年的粮食生产还是可以预期的,长期还是有信心的。

  中国财经报记者:我想就财政支持农业四补贴政策提一个问题,自2002年以来,国家相继实施了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农业“四补贴”政策。请问这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进行调整和完善?另外,据我所知,今年国家将根据粮食播种的实际面积或者产量实施补贴到户试点工作,请问这个试点如何推进?谢谢。

  韩长赋:关于这个问题,第一,对农业、对农民进行补贴,这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因为农业是基础产业,带有很大的公共性、社会性,因为人人都要吃饭,所以农业离政府最近,各国的通行做法都是对农业给予补贴,西方欧美国家,农民收入40以上都是来自于政府补贴。

  我们国家这些年中央重视农业,补贴也不断地大幅增加,我们去年直接补贴已经达到了1600多亿,就是刚才这位朋友讲的“四补贴”。我以为,我们国家农业是基础,农业资源又有限,农民收入又低,可以说农业是弱质的,农民是弱势的,我认为还应该继续增加对农业的补贴。欧美国家是40,我们的直接补贴占到农民的收入只有3左右。无论按照我们的国情、政策还是WTO的要求,我们都有很大的补贴空间。

  第二,刚才讲到,有些什么情况和问题。坦率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是有些问题,有些情况的。我也听到一些议论,一个主要的议论就是说这些补贴补给农民之后,有些农民不种地了,进城打工了,还拿到补贴,而流转土地种地的人反而没有拿到补贴。我们种粮补贴政策目标是补贴给种粮农民的,你现在不种粮了怎么还拿这个补贴呢?当然补贴也不多,一般地区一亩田大概是90块钱左右。这个问题怎么看呢?实际上,当时我们都是希望谁种粮食就补给谁,但是到了基层,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困难。因为农民现在有自主权的,他今年种粮明年种菜,是自己说了算的,不像过去搞计划经济,说种粮就种粮,所以很难核定每一个农户是种粮了还是种菜了,是种了八亩粮还是十亩,很难考核,而且成本非常之高,弄不好的话,在基层,一些群众不信任某个干部,可能还会带来很多矛盾。所以多数地方的做法都是直接把这个钱按照承包地的亩数打到农民的卡里去了。我以为,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一个可行的办法。这个办法,确实有一部分农民进城打工,不种粮甚至不种地了,但是中国现在多数农户还是种地的,而且多数农户还是种粮的,应该说不种粮甚至不种地的得到补贴的比例还是偏小的。

  第三,现在我们采取其他的方式,应该说还没有这个方式简便。对农民来说,我的承包地流转给你了,这个钱是补贴给我还是给你,我们两个是可以商量的,给了我,我的土地流转资金就减少,如果给你了,我就会把这个钱加上去,农民是很聪明的。如果一亩地的补贴90块钱给你了,我的租金会相应提高的,所以农民会自己处理的。

  下一步的方向,三中全会提出来要改革和完善农业补贴,所以还是要向谁种地谁种粮给谁补贴的方向走。怎么走呢?就是稳定存量,调整增量,向种田能手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大体是这个思路。说稳定存量,讲句实在话,已经打到农民卡里的钱,装在农民口袋里的钱是不能掏出来的,要掏出来是得罪农民的,现在农民对政策满意,那样他可能就不满意了。我前面讲了,农业的补贴空间还很大,今后政府财政还会增加补贴,新增的部分增量要进行调整,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向种粮大户倾斜,向规模经营倾斜,这样的话,我们觉得会把事情处理得更稳妥一些。我们相信,这样既可以维护稳定,又可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我们注意到,现在已经有很多地方开始试点农村土地流转,但是在这个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损害农民利益的情况,想问问部长有没有好的办法,既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又能够保护农民的利益?另外这个度应该如何把握?最后我们想问的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大家对中国的农村土地制度怎么改,以及农村土地如何流转也是非常关注的,希望您能给我们一个回答。谢谢。

  韩长赋:你提的这个问题是个重大问题,也是个热门话题。三中全会之后,大家都高度关注农村改革,因为农村改革是我们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改革里面,核心的是土地制度的改革,因为土地关系可以说是农村最基本的生产关系,土地权益是农民最大的一块利益,而且土地问题涉及到城乡的统筹发展问题。

  关于土地问题,实际上是三块地,一块地就是方才你讲的农户的承包地,第二块地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第三块地是农民的宅基地。你刚才主要讲的是第一块地,我想从两个方面来回答你的问题。

  关于土地流转,我以为,土地作为生产要素,它需要流转,因为只有在流转中才能更科学地配置,更好地发挥它的价值。第二,有不少农民出去打工了,也有一些农户不种地了,所以他需要流转。所以,土地流转我们是提倡的。但是,同时又必须是有序地流转,因为如果无序地流转,出现很多乱象,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现在有一些地方下指标、定任务、赶进度,每年要流转多少,要提高多大比例,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强迫命令也有了,行政推动也有了,所以农民不高兴,也带来一些地方的矛盾甚至不稳定。所以在土地流转中不能搞大跃进,不能搞强迫命令,要有序流转。

  所谓有序流转就是依法、自愿、有偿。我想这里最主要的,一个是要保障农民的权益。因为地是农民的,是承包农户的,流转不流转,什么价格流转,流转多少时间应该由他说了算,流转的主体是农民,不是干部,这一点是必须明确的。我们提倡要依法、自愿、有偿,使土地流转有序进行。

  一个是土地流转也不是越快越好,土地的经营规模也不是越大越好。我前面讲了,土地作为要素需要流转,农民种地要有一定的效益,需要一定的规模,所以我们要鼓励土地有序流转,要扶持发展适度的规模经营。为什么说不是越大越好,不是越快越好呢?因为土地流转,第一要和当地农村劳动力和人口转出去多少相适应。第二要和当地的农业技术装备水平相适应,包括农民的管理水平。第三要和社会化服务的程度相适应,不然的话可能就成为规模不经济。所以,我们是本着这样的原则来把握这个问题的,不能搞大跃进,不能人为垒大户,不能搞强迫命令,我们有序地引导流转,合理地实现它的规模,不要走弯路,如果是求急求大,可能欲速则不达。

  快递杂志和中国邮政报记者:韩部长,昨天总理工作报告当中提到要促进物流配送快递业和网络购物的发展,结合此前出台的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当中也提到,要发展优质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您认为应该如何促进邮政和快递企业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还想知道农业部何时会出台相应的引导和扶持政策?谢谢。

  韩长赋:我想先说一点,现在乡村的邮政参与农村的生产资料的流通配送,包括农产品的流通,就是一进一出,我们是欢迎的,而且有些地方是做得很好的,因为它降低了成本,方便了农民。

  你提的这个问题,关于农产品的物流问题,也包括生产资料的物流问题,我以为现在是我们的软肋,这个软肋倒不是说没有人搞物流,而是现在流通成本太高。我们经常听到说蔬菜价格涨了,蔬菜价格有很多时候确实涨了,前段时间涨得挺厉害的,最近下来了。但是讲实在话,种菜的并没有得到多少利润,实惠并不多。我曾经跟踪过海南的青椒运到北京的情况,在海南一斤6~8毛钱的青椒,到北京就卖到3块钱左右。物流成本高,中间环节获利多,这头生产者没有得到多少好处,那头消费者又付出了较高的价格,这个问题确实需要解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关于你说发展配送,应该说我们政策上是欢迎各方面的社会生产经营主体参加农产品流通的,无论是坐商还是电商我们都是欢迎的。现在也有一些电子商务,包括一些很大的电商都要参加搞农产品物流,我们都是欢迎的,只要是能给农业带来好处,给农民带来好处,我们都是支持的。

  邮政,我已经讲了,我们欢迎邮政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邮政在农村里网络很多,现在跟邮政打交道比较多的是农民工,农民工的钱基本上都存到邮储银行了,希望这方面更多地投入到农村发展建设上。第二,邮政的网络也很全,跟农民有天然的联系,我们希望能在农产品流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路透社记者:你刚才说今年给农业补贴要增加,可以告诉我们会增加多少吗?

  韩长赋:昨天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讲了一句话,全场热烈鼓掌。他说,财政上再困难,农业的投入也是只增不减。现在,在财政的预算当中,关于农业的投入,包括你说的给农民的直接补贴,都是增加的。预算报告已经有了,正在审议。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我想问一个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我们注意到,这些年的监测数据显示,咱们国家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上是安全的,而且水平是逐年提高的,但是为什么还会有一些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事件发生,消费者还是觉得不放心?谢谢。

  韩长赋: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是个重大的问题,也是个热门的话题。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健康,所以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还有在昨天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作了突出的强调。

  我想方才你说的这两点都是真实的。第一个,应该说我们农产品的质量总体上来讲安全水平还是在逐年上升的,我们这三年来都进行抽检监测,这三年蔬菜、水果,包括畜产品、水产品抽检的合格率总体都在96以上。对于这方面,这几年农业部门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说打击“瘦肉精”这样一些非法添加的专项整治。再比如说,大力推进牛奶的机械挤奶,过去都是人工挤奶,所以非法添加的问题无法杜绝,现在基本上都是机械挤奶了,占到90左右了。再比如,我们推广规模化的养殖,比如说养猪,500头以上规模的养猪已经占到养猪总量的38.5。这些措施应该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你说的第二个情况也确实存在着,在一些地方,在一些品种上,食品安全的问题,包括蔬菜、水果的农药残留超标,包括有的养殖场户饲养中非法滥用添加剂,这些问题确实时有发生。所以我们还不能过于乐观。

  产生这些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最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是我们的监管能力还薄弱,监管还不到位,这是我们工作上的问题。讲句老实话,我们在过去很长时间内关注的是怎样吃饱,所以这一套监管体系,从上到下的,还比较薄弱,特别是到了县乡,很多地方过去都没有监管机构,所以有监管不到位、违法者违法成本低的问题。现在我们正在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前不久,国务院刚刚下了文件。

  第二方面的原因,也和我们的生产方式有关,我们国家是千家万户的小生产,比如种地,我们农户是2.6亿户,养猪有6000多万户,规模小而散,所以监管的难度就比较大,这和我们的生产方式有关。前面我讲了,我们要搞规模化养殖。

  还有一点,我们的消费方式也增加了食品安全的风险。在农产品消费上,我们和西方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有很大的不同,我们是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同时也是千家万户的吃鲜活,活鸡活猪活鱼我们是长途贩运,甚至千里运输,现宰现杀现吃,应该说这里面的风险确实是增加了。

  我们农产品面临的监管任务是很艰巨的,应该说也是很复杂的,但是这个问题必须解决。作为政府部门,有责任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我们对食品安全的态度是“零容忍”,1的问题也要用100的努力去解决。我想,食品安全是公共服务,是政府应该确保的,我们为此不遗余力,当然也要经过一段时期的不懈奋斗。

  具体来说,最根本的还是两个办法,一个办法是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和养殖,第二个办法是加强执法和监管。应该说,农产品质量安全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我们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也包括最严肃的问责,来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香港卫视记者:请问关于转基因食物的问题。对于转基因作物生产,农业部是如何加强监管的?因为最近有舆论质疑,有几个内地的省份在非法种植。谢谢。

  韩长赋:这个问题,我记得2012年“两会”期间,也是在这个地方,我曾经回答过记者朋友的提问。今天既然还有记者关注这个问题,我就愿意再讲一讲。

  转基因的问题可能三两句话不一定说得明白,我就多说几句,可能稍微多占一点时间。

  农业部对转基因问题的态度是一贯的,是明确的。简言之,就是两条,一是在研究上要积极,坚持自主创新;二是在推广上要慎重,做到确保安全。

  所谓积极研究,自主创新,转基因是一项新技术,也是新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现在全球的转基因技术研发可以说是势头强劲,发达国家都在抢占这个技术的制高点,发展中国家有很多也在积极跟进。我们国家是农业的生产大国,也是农产品的消费大国,而我们国家又人多、地少、水缺,旱涝、病虫灾害频繁,而且,为了保护环境,我们还要推进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所以,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出路就是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这里面也包括我们要在转基因这项高新技术上占有一席之地,我们要有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不能技术都被别人垄断了,市场都被外国占领了。

  正因为如此,2008年国务院批准设立转基因重大专项。目前我们国家转基因研究正在有序推进,虽然整体上我们的研究水平跟发达国家比还有差距,但是在有些领域,我们达到了国际的领先水平。比如说我们自主研发,现在已经开始种植的转基因抗虫棉,这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已经占到了95,有效控制了棉铃虫的危害,减少了农药的施用,也保障了棉花产业的发展和棉农减支增收。所以,我们要积极研究,自主创新。

  所谓慎重推广,确保安全,转基因是一个新事物,人们了解、认识有一个过程,有所担心,我认为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我也认为,这也可以促进我们的工作。这里面核心是什么呢?就是要健全法规,尊重科学,加强监管。

  我可以讲讲我们国家是怎么监管的,我们一是建立健全了一整套的适合我国国情并且与国际接轨的法律法规和技术管理规程,这个规程和法规涵盖了转基因的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进口许可还有产品标识等各环节。国务院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部制定实施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还有《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审批办法》四个配套规章。就是说国务院层面有一个条例,农业部有四个配套的规章。国家质检总局也施行了《进出境转基因产品检验检疫管理办法》。我们是有一整套法规的。

  第二是组建了由多学科64位专家组成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按照实验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实验和申报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这么五个阶段,由安全委员会负责对转基因生物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安全评价;组建了由41位专家组成的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经发布了104项转基因生物安全标准。就是我们有一个多学科的科学家组成的安全委员会,而且有一个标准委员会。

  第三是建立了由12个部门组成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来负责研究和协调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四是施行转基因食品的标识管理。依法对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棉花、番茄等五类作物17种产品实行按目录强制标识。可能关注这个问题的媒体记者都知道,现在世界上对转基因产品的标识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自愿标识,你愿意标就标,不愿意标就可以不标。第二种是定量标识,是按照含量来标,你低于这个含量可以不标,高于必须标。第三种是强制定性标识,只要你存在这方面的成份,就要标识。我们国家实行的是定性按目录强制标识的制度。

  我讲这么多,是想告诉大家,我国的转基因安全管理是严格的,是严谨的。转基因产品安全不安全,是由多方面的科学家按照严谨的科学标准、严格的法规程序来评价的。简而言之,不是由哪个工作部门或者哪个人来说了算的。转基因无论是研究、试验,还是生产、加工,或者是经营、进口,都要依法依规办理,这套程序是很严格的。

  尽管有这样严密的法规和程序,我们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还是坚持慎之又慎,在应用上遵循“非食用→间接食用→食用”的步骤。首先发展非食用的经济作物,前面讲了棉花,我们的棉花大部分都是转基因的抗虫棉。其次是饲料作物、加工原料作物,再次才是一般的食用作物。至于主粮作物,将会更加慎重,通过更严格的程序。目前,我们国家批准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木瓜,没有批准任何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生产。所以,本着这样的原则,依法依规,同时尊重科学,用法制精神、科学态度来对待、处理、管理转基因问题。

  对转基因,无论是制种、试验还是种植,都是要经过严格的程序批准的,对个别的公司或个人,违规销售、种植转基因作物,农业部的态度历来是非常明确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我们将督促各级农业部门加强执法检查,严厉查处转基因作物的非法种植。除此之外,我们同时严把品种的审定关,凡是参加审定的作物品种,都要进行转基因成分的检测,这样从源头上防止转基因的种子未经批准就进入市场和违规种植问题。我们也欢迎大家向各级农业部门举报,我们一定会认真核实,坚决查处。谢谢。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国际在线记者:我昨天注意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农业是我们国家扩大内需和调整结构的重要领域。所以我想请您解释一下,具体在发展农业中如何帮助我们扩大内需,同时进行结构调整。您刚才也回答了关于农地流转的问题,现在数据显示,我们国家四分之一的土地已经进行了流转,但是流转过程中出现了农地非农化、非粮化的现象,请问农业部在今后的工作中怎样采取措施来保证这些流转的土地依然用于农业生产,依然用于粮食生产?谢谢。

  韩长赋:应该说农业是调整结构的重要方面,同时我认为农业也是在大的结构调整中需要加强的。加强农业,农民增收,有利于扩大消费。关于农业结构调整,很重要的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把我们过度地依靠资源,向主要更多地依靠科技、人才、劳动者素质方向来转变。所以我们在种植业上,在推广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这样一些品种。在畜牧业方面,我前面讲到,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的饲养,包括猪、奶牛,奶牛现在散户在退出。大家说,牛奶价格在上涨,还有羊肉价格也在上涨,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原因和散户的退出有关。规模饲养能够产生效益,提高质量,保证安全。在渔业方面,我们也在推广健康养殖。总的方向就是通过调整,使它能够有更好的效益、更好的质量品质,创造更多的品牌,从而增加农民的家庭经营收入,提高农产品的供给能力和安全水平。

  当然,农业结构调整可能比其他产业更复杂一点,因为大家知道,农业是天然工厂,受到各地的资源条件,土的条件、水的条件、气候条件的影响,也受到农民的种植习惯、农民的素质,以及当地科技社会服务水平的影响,所以农业结构调整要积极推进,但是也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

  第二个问题,你还是很敏感的,我前面讲了关于土地流转要注意的问题,我现在再补充一点,就是土地流转用途不能变,农地还要农用,不能流转土地之后,你盖别墅、搞高尔夫球场、搞度假村,这样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我们对土地流转还有一条底线,前面讲了不能强迫命令,另外不能下指标,搞大跃进,这也是底线,还有就是不能“农转非”。工商企业,还有城里的工商资本,到农村来投资农业,我们都是欢迎的。但是你流转农民的承包地,你必须搞农业,对于流转土地搞非农建设的,那是要坚决纠正和制止的。因为我们国家地太少,如果这个乱象出现了,大家都到农村盖房子,都到农村去占地,都不种地不种粮了,我们的粮食安全、食品安全都会受到威胁,就会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

  农民日报记者:现在人们谈禽色变,不敢吃鸡了,家禽业损失严重,一些家禽企业和养殖户生产难以为继,甚至倒闭。请问部长,国家如何帮助家禽企业和养殖户摆脱这个困境?吃鸡肉会不会传染H7N9流感?谢谢。

  韩长赋:你提的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是我非常关注、非常着急的一个问题,受禽流感的影响,现在家禽养殖业非常困难,全面亏损。农业部也一直在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你刚才提到两个问题,一个是企业困难怎么办。在应对疫情方面,我想我们也得“两手抓”,一手就是要抓疫情的防控,保障人的健康安全;另外一手就是抓产业发展,保护产业,促进养禽业的稳定发展。

  我们在疫病防控方面,加强监测,强化技术的指导和技术服务,尽量减少疫情的冲击和影响,因为要确保禽产品的供给。在这方面,目前我们正在和有关部门商量,研究扶持措施,准备对种禽场还有收购加工禽肉的龙头企业出台一些扶持政策。现在一些省已经出台政策了,我们都欢迎,要帮助这些企业渡过难关,因为它是个产业链条,养鸡户不进鸡雏了,鸡苗就卖不出去了,企业不收购鸡肉了,养鸡户的鸡卖不出去了,当然消费者不吃鸡了,加工收储禽肉的企业的库存就爆满了。

  你说到的第二个问题,吃鸡会不会感染疫情?作为农业部长,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吃鸡是安全的。为什么这样说呢?不是因为我是农业部长才这样说的。第一,到目前为止,我们在全国还没有发现一例家禽发生H7N9流感疫情。第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在养鸡场里检测到有这个病毒。第三,这个病毒,70度的高温就可以杀死,所以只要加工时烹调熟透了,鸡肉是不会带着病毒的。

  中国有句老话,“无鸡不成席”,所以鸡还是老百姓离不开的食品。只要是通过正常渠道购买,经过检疫合格的禽肉都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所以借这个机会我也呼吁,我们的记者朋友,你们也帮着我们做一点科普宣传,告知人们不必“谈禽变色”,这样消费者可以饱口福,养殖户可以增收入。谢谢。

  中国日报社记者:关于转基因食品,我想问一下农业部长,您本人会吃转基因食品吗?第二个问题,关于农业生产环境的问题,跟刚才人民日报提到的农产品质量问题是相关的,部长和发言人肯定都注意到,在中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塑料薄膜,而且是长期使用,这样就造成了农业面源的污染,与此同时,工业生产和生活排污都给耕地造成了很大的污染,有个数字说中国的耕地中度和重度污染的面积已经达到了5000万亩。我的问题是,因为这些污染而造成的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有多严重?农业部在治理这些耕地污染、改善农业环境方面有什么措施?谢谢。

  韩长赋:你提的第一个问题很尖锐,但是我也不回避,我实事求是地回答你这个问题,我现在也在吃转基因原料加工的食品,具体来讲就是豆油。因为我们国家的豆油主要是用进口大豆加工的,进口的大豆主要都是转基因的大豆。我想说一点,进口的转基因大豆都是经过我前面讲到的那些法规、程序,经过生产国安全实验并获得安全证书,也经过我们自己安全实验,并经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严格审定,才可以进口的。

  第二个问题。我们国家人多、地少、水缺,我们用有限的资源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但是又不能过度消耗资源。实事求是讲,这是一个两难。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也在刚性增长,所以农业资源的约束、环境的约束也在增加。应该说我们实现了“十连增”,我们解决了十几亿人吃饭的问题,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首先我们应该看到这一点。另外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农业资源环境严重透支,也需要喘口气。所以我们在农业发展中,既要满足供给和食物的需求,同时又要保护我们的环境,尽管是两难,我们也要攻坚克难。

  你刚才讲到的主要是关于土壤污染的问题,确实,由于工业的发展、采矿业的发展,使一些耕地受到了重金属的污染,个别地方也挺严重。对这个问题,我们农业部门和国家其他有关部门都在研究怎么治理。我们现在开展的工作,包括下一步继续努力的方向,一个是在种植业方面,调整结构,就是要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包括要推广节水、节肥、节药、节种子的措施,包括测土配方施肥、科学施肥,包括推广病虫害的统防统治,科学用药,尽量减少用药。我们近几年已经取消、禁用了38种高毒农药。再比如,我们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总之,减少农业的外在投入品。

  在畜牧业方面,前不久国务院出台了《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就是推进畜禽养殖场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我国一年饲养大数是12亿头猪,其中出栏7亿头,全国的消费量大体上是两个人消费一头猪,存栏一亿多头牛,还有几亿只羊,鸡是一年饲养量120亿只,大体上一个人消费八九只鸡,没有这些满足不了我们市场的消费,满足不了我们全国人民的需要。但是这些饲养确实会产生大量的粪污,所以要很好地研究,通过规模化的养殖,把它进行资源化处理。包括我们推广建设了四千多万户的沼气。还有进行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我们一年还要产生八亿吨左右的秸秆,过去都是农民主要用来做燃料,现在不用秸秆做燃料了,要怎么样更好地利用它,包括秸秆还田的办法。

  在土地重金属污染方面,我们针对南方部分地区因为工矿企业排污造成的耕地重金属污染,现在启动了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的工作,开始搞试点。一个是进行土壤监测普查,然后进行科学测定,到底是污染到什么程度。第二是研究这个污染和作物的残留有什么正相关的关系,先把底摸清楚。第三是划定重度、轻度和中度三种污染区,区别情况加以治理。首先是进行治理。如果治理还不行,那就考虑调整种植结构,比如说不种食用作物,可以种经济作物。这项工作从今年开始试点。

  总的来说,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个重要问题,也是我们的长期战略,所以我们要保护我们的田园,希望通过处理好产量、质量、生态安全的关系,能使我们的农业资源环境永续利用,能够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能够为子孙后代留下良田沃土、碧水青山。谢谢。

  王效云:记者朋友们,部长先生回答了记者们关心的有关农业、农村方面的问题,还有记者要提问,但是由于时间有限,今天的记者会就到此结束,感谢两位嘉宾,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