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22日电(记者王宇、林晖)记者22日从中国农科院获悉,农科院推进的“粮食作物优质高产综合技术集成与高效生产模式研究计划”获得成功,一些示范区玉米每亩增产超过600斤。
经农科院专家测算,山东德州武城县武城镇千亩玉米示范区的10亩超高产攻关模式示范田,今年玉米亩产达到1056公斤,比常规生产增产300-400公斤,节约用工5个,增收800元;1000亩生产示范田,今年亩产达到850公斤,比常规生产增产150-200公斤,节约用工5个,增收600元。
据项目技术总负责人、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黄长岭介绍,针对玉米生产水平和比较效益偏低、农机农艺融合度不足等长期制约我国玉米生产发展的瓶颈问题,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联合相关研究所、地方政府和地方科研单位,开展了玉米高产高效生产模式示范,集成组装了“超高产攻关模式”和“大面积生产模式”。通过这两种玉米高产高效生产模式的研究探索和示范推广,大幅提高黄淮海地区玉米单产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过去单产的提高都是单项技术或单个品种的突破带来的。在发展现代农业的情况下,单一技术突进实现单产提高很难持续保持发展,必须更加重视技术集成、协同攻关。”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陈萌山介绍说,德州玉米示范点充分体现了技术集成的作用,很有启示意义。
资料显示,2012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与总产分别达到5.24亿亩和2.01亿吨。与此同时,我国玉米需求保持较快增长,2012年度净进口超过了570万吨,未来如何加速玉米发展成为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
黄长岭介绍,与国际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在玉米品种和生产技术上还有较大的挖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