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聚焦

许智宏院士:中国转基因推广的困境

文章来源:管理员      作者:Admin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4-10-17

  转基因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中国对转基因的管理甚至比美国还要严苛;国内的科学家不愿意参与争论,如果有人支持转基因作物,便常被贴上“汉奸”的标签,这不是科学的、理性的争辩。

  转基因作物已经广泛种植近20年。从1996年美国首次种植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了100倍,截止2012年已经达到1.7亿公顷,这个面积是中国农田总面积的1.4倍。

  尽管人们对转基因问题观点各不一致,转基因作物还是得到了迅速应用。转基因作物的应用过去主要在北美,但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像印度、巴西和阿根廷也加入了这一行列。中国过去排名第二位,但已经被许多其他国家超越。

  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称,在最常见的种植作物中,全球81的大豆,64的棉花,29的玉米和23的油菜(用于制油)来自转基因种子。

  全球目前种植转基因作物的29个国家和地区现在已经开始了转基因产品的商业化。在美国大约95的大豆和75的玉米是转基因的(据美国农业部最新数据, 2014年美国转基因玉米占有率达93)。这些经过科学反复验证並获得政府部门依法审批通过的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经多年实践业巳证明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是安全的,风险是可控的。

  即使在这方面较为保守的欧洲,转基因作物仍在其中一些国家被种植。欧盟许可进口来自美国等国家已获正式批准的转基因产品。所以全球范围内转基因农业一直呈上涨趋势。

  我认为目前在转基因问题上围绕着 “转基因植物是否是安全”的争论没有意义,应该具体案例具体分析。基因工程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安全与否取决于引入或修改了什么基因,杂交育种通常也是这样。转基因作物是否安全,取决于转入的特定基因起什么作用。

  例如,Bt抗虫蛋白在中国被广泛被翻译称为“毒蛋白”,但事实上有许多不同的Bt亚种。他们分别专一地杀死不同类型的昆虫。能杀死棉铃虫的Bt蛋白对其他昆虫如蚊子或苍蝇无效,更不用说会对其他动物甚至人类起作用。

  Bt蛋白被引入到转基因大豆和玉米中。因为许多人怀疑其具有毒性,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测试。据美国环境保护署公布的测试结果显示,高剂量喂饲动物的试验表明,正常人一次性食用200克来自转基因玉米MON 810的纯Bt蛋白仍然是安全的,也没有证据表明它能伤害生殖系统。但是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测试及其结果。许多其他类似测试数据可以证明,已被批准的转基因作物是安全的,但很少有人知道该到哪里找到这些数据、这些数据的含义是什么。

  转基因不仅在中国,而且在整个世界都不断受到争议。科研人员应积极向公众普及这方面的知识。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学和生态学研究所以及中国植物生理及分子生物学会每年都会在世界植物日举办活动,向公众介绍植物科学,包括转基因技术, 活动取得了效果。

  中国人口众多,人们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很正常。关键是我们应该把争论或讨论建立在科学和理性的基础上,而不是将其政治化。

  一些媒体对转基因技术进行了妖魔化报道。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国内的科学家不愿意参与争论。如果有人支持转基因作物,便常被贴上“汉奸”的标签。而一些人甚至声称,转基因技术祸国殃民,亡国灭种。这很不正常,这不是科学的、理性的争辩,有点类似于1966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中发生的现象。支持或反对是由于不同的原因。欧洲对转基因表现得非常保守,但那里的争论是基于科学数据和科学证据的。

  在许多情况下,转基因可以解决作物生产中难以解决的问题。番木瓜环斑病毒能给木瓜带来毁灭性的破坏,各种农药对它毫无作用。这种病毒造成的破坏可在10年里使木瓜产量减少90以上,从而摧毁夏威夷及全世界的木瓜产业。如果具有抗病毒的转基因木瓜没有被研发出来,我们今天就可能吃不到木瓜了。

  转基因作物不仅具有抗虫性或耐除草剂特性,在未来还可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科学家们正在进行研究,比如为小麦和杨树等作物引进耐旱或耐盐基因。

  转基因作物有一个重要的环境效益:可以大量减少农药的使用。在美国,过去10年里得益于广泛种植转基因作物,农药使用量大大减少。中国的情况也一样。在中国,棉花曾经是喷洒农药最严重的作物,但在种植转基因棉花后,杀虫剂的使用量已经下降了80。

  中国每年消耗的农药和化肥,超过全球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中国的耕地面积小于美国,但中国比美国更多地使用杀虫剂和化学肥料。中国的农业污染占了全国污染总量的一半。因此,减少农药的使用是改善环境的有效途径。科学家们还正在进行研发需要较少肥料的高效固氮作物,在未来肥料的使用也将会减少。

  实际上人们更应该担心未来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条件。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哪怕1摄氏度,主要农作物产量将至少下降10。尽管一些作物会逐渐适应未来的气候,但适应的速度对人类来说太慢了。基因工程可以帮助我们开发可以更好地适应极端天气条件的农作物,或让一些有潜力的野生物种,更好地为我们的未来生活服务。

  从目前看,总的来说,在中国转基因作物的发展正在稳步向前,不过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但不管怎样,转基因棉花还是在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功。

  19世纪80年代末棉铃虫的危害使中国的棉花产量减少了一半,连杀虫剂都毫无作用。

  当时,美国科学家开发了Bt棉花来抵御害虫。孟山都公司试图将其技术以相当高的价格出售给中国,但是中国科学家们开展了自己的研究,之后中国有了自己的Bt棉花。

  现在中国超过80的棉花是基于自己的生物技术。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生物技术,那么我们就会被外国公司控制,正如今天的印度。印度的棉花种植采用了美国的转基因技术,但没有自己的专利。这就是为什么它严重依赖美国公司。

  转基因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所以它在食品安全或环境安全等问题上,每进行一项新的试验,都必需进行严格的科学试验和评估,需要进一步的科学讨论。这就是为什么在大多数国家转基因作物的应用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

  中国对转基因的管理甚至比美国还要严苛。在美国,如果一个公司获得了其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证书,就等于被批准生产了。但在中国,在获得安全证书后公司还需要获得其他各种文件,如品种审定证书,农作物种子管理许可证和经营执照,才能种植推广。业内人士需要三到五年时间来评估整个过程。

  至于转基因粮食作物上的应用,仍然没有明确的路线图。在中国没有人知道如何在获得安全证书后,取得转基因粮食经营执照,因为至今这方面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中国已有的两个转Bt基因抗虫水稻品种和一个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品种的安全证书已经过期, 但是没有人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才能推动商业推广应用。

  一些国内种子公司投资了大量资金用于研发,但是现在的情况可能会浇灭他们的热情。如果没有明确的路线图,公司就不会继续推进, 他们没有信心增加投入。要知道企业在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开发以及应用上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在我看来,转基因的管理法规可以很严格,但需要清晰。目前在中国,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应用已经成为了一个难题。

  作者介绍:许智宏,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员、原北京大学校长。长期从事植物发育生物学、植物细胞培养及其遗传操作、植物生物工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