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聚焦

大麦青稞:小宗作物大有用场

文章来源:管理员      作者:Admin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5-09-28

http://www.caas.net.cn/nykjxx/fxyc/260790.shtml

 

  根据籽粒带皮与否,大麦可分为皮大麦和裸大麦。裸大麦在我国南方地区又称元麦,在北方地区也称米大麦和仁大麦,在青藏高原则叫作青稞。根据用途,大麦又可以分为食用、饲用和啤酒大麦。在我国,大麦青稞产业担负着为藏区居民提供粮食,为啤酒工业提供原料,为畜牧和水产、水禽养殖提供饲料、饲草的特殊功能。

  大麦在我国属于小宗作物,但拥有5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近一两年,大麦进口量剧增的消息,将这一传统小作物推到了聚光灯之下。

  大麦青稞的产业现状如何?产业化发展中存在什么问题?近日,国家现代农业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京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食用大麦:
 
  粮食消费减少 加工品增加

  “裸大麦,就是不带皮的大麦,在青藏高原地区是主要的粮食,藏区称为青稞,而我们平时说的大麦,是指有皮的皮大麦。”张京告诉记者,我国大麦青稞主要在盐碱滩涂和高原坡地种植。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青稞是农业产业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青稞的种植区域主要在西藏、青海两省以及甘肃甘南、四川甘孜和阿坝、云南迪庆等地区。

  “作为青藏高原地区藏族居民的主要粮食,青稞大部用于糌粑、少量用于青稞酒等传统食品和饮品的家庭制作。”

  然而,近些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的极大丰富,现在藏区将青稞作为粮食直接消费的比例逐渐减少,而以青稞为原料的加工品陆续问世。

  据介绍,由于大麦青稞的蛋白质含量较高、营养丰富,现在市面上出现了青稞挂面、青稞饼干等大众方便食品以及“青稞速溶粉”“青稞饮料”“青稞β-葡聚糖胶囊”等新型保健食品。

  不过,张京指出,作为加工原料,大麦青稞发展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取决于相关产业的生产现状和发展前景。而目前,这些食品和保健品的市场化程度还很低,尚不具备对生产的拉动作用。

  饲用大麦:

  大多自产自销


  据张京估算,食用部分约占我国大麦青稞总量的20。“中国大麦青稞消费除部分用于啤酒酿造之外,虽然也是大部分用作饲料,但商品饲料的加工使用比例很低。”张京说。

  在欧美国家,饲料工业发达,大麦青稞70以上用于饲料加工,27用于啤酒酿造,其余3用于各种大众食品和保健食品的加工生产。在美国还使用裸大麦(青稞)生产生物燃料。

  而在我国,农民通常自家生产、自家消费,直接将大麦用来喂养牲畜或水产养殖。

  实际上,除籽粒之外,大麦青稞的茎叶柔软香嫩,适口性好,营养含量高,刈割青贮或晒制成干草,是牛、羊等反刍动物的优质饲草。收获脱粒后的秸秆,营养价值虽然不及青刈晒制的干草,但适口性和营养价值均优于其他谷类作物的秸秆,经过氨化、碱化或发酵处理,饲喂效果更好。

  张京建议,扭转我国大麦青稞饲料消费以农户直接喂饲为主的落后局面,可以利用大麦青稞抗寒、耐旱以及早熟的优点,开发南方冬闲田,解决南方地区饲料玉米和春季青饲草短缺的问题。

  同时,他还表示,加强大麦青稞秸秆颗粒饲料和发酵饲料等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将有利于解决牧区冬季饲草短缺和饲草运输困难。“大麦种子在发芽过程中,随着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的发生,会产生许多新的生理活性物质,从而提高其饲料利用价值。近些年来,在国外大麦用作饲料时,不再按照传统方法直接饲喂动物,而是经过发芽加工生产成绿饲料后饲喂。”

  近一两年,我国大麦进口数量大幅增加。2014年,大麦进口量约541万吨,同比增长130。而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估算,2015/16年度中国大麦进口量预计为650万吨。

  “增加的进口大麦主要用作饲料。”张京告诉记者,目前进口大麦的价格低廉是导致大麦进口剧增的主因。

  据媒体报道,上世纪末行情最好时大麦一斤售价为1.5元,而当时小麦的价格在0.7元/斤。现在,小麦价格翻番,大麦的价格却下跌。目前,价格更为低廉的进口大麦的大量进口,无疑将更不利于稳定大麦这一小作物的种植面积。

  啤酒大麦:

  原料长期过度依赖进口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用途不同,大麦青稞需要不同的加工品质和专用品种。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为满足国内啤酒工业快速发展和啤用大麦的生产需求,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啤酒大麦品种实现了从无到有,不仅平均产量潜力从原来的3800kg/hm2,提高到现在的8200kg/hm2,而且主要品质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外品种。

  但是,与国外相比,啤酒大麦品种依然存在β-葡聚糖含量偏高和游离氨基氮偏低的质量问题。

  同时,国内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加,由于在各种专用大麦青稞生产方面缺乏区域性肥水运筹、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控等轻简配套栽培技术,除少数实行订单生产的大型国营农场和专业大户外,普遍存在品种使用啤、饲不分。

  “不同用途的大麦青稞对栽培技术的要求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啤用大麦要求籽粒蛋白质含量适中,而饲用大麦则要求有高的蛋白质含量,因此对氮肥用量和用法具有不同的要求。”张京说,“在发达国家,大麦青稞生产的专业化很强,根据种植的品种特性和生产目标,在栽培技术上有标准化的生产规程,如澳大利亚的啤用大麦生产,明确规定在孕穗期后不追施氮肥。”

  与国外啤酒大麦的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生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我国以小农户为主的分散生产和经营方式,与麦芽和啤酒工业原料生产要求之间存有内在矛盾。

  “特别是由于我国以农户为单位生产,种植分散,不成规模,难以做到统一品种、统一栽培措施、统一收储营销,因而也就无法满足麦芽和啤酒等加工企业对大麦青稞原料的批量供应和高度一致的质量要求,产品的性价比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致使我国麦芽和啤酒原料长期过度依赖进口。”张京指出。

  此外,生产技术不规范、栽培措施不配套,如耕作粗放、过量播种、过量施肥、过量施药等问题,既增加了生产成本,增产不增收,又降低了生产质量,也引起了一定的环境问题。

  最近十年来,国家对大麦青稞的科研投入逐渐加大,2008年农业部启动了国家大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我国大麦青稞科研队伍得到稳定和壮大,在大麦青稞产业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技术开发上,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研究成果,为提高我国大麦青稞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不过,张京认为,未来还应该进一步加强优异种质资源挖掘、专用品种选育、生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利用、产业技术研发建设等工作。

  “实现大麦青稞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食品加工、饲料加工、麦芽加工和啤酒生产,建立稳定可靠的原料供应体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消费需求,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维持国民食物多样与营养健康的需要。”张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