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聚焦

[农科专家在线] 揭秘!小麦赤霉菌的“迁徙史”

文章来源:小麦专家在线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24-09-19

在广袤的农田里,

小麦作为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

不仅滋养了无数生命,

也悄然成为了微生物世界中的“竞技场”。

image.png

在我国南方,

小麦赤霉病

就是影响小麦生长的病害之一,

严重威胁着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这种病害的元凶——亚洲镰孢菌,

以其强大的适应性和破坏力,

成为了农民心中的一大难题。

然而,

关于这种病菌的遗传结构及其演化历史,

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谜。在我国南方,

小麦赤霉病

就是影响小麦生长的病害之一,

严重威胁着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这种病害的元凶——亚洲镰孢菌,

以其强大的适应性和破坏力,

成为了农民心中的一大难题。

然而,

关于这种病菌的遗传结构及其演化历史,

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谜。


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又称烂穗病、麦秸枯、烂麦头、红麦头、红头瘴,是由多种镰孢菌侵染所引起的小麦病害。

小麦赤霉病在世界各地温暖潮湿的小麦产区广泛发生,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都有严重影响。它可以在小麦生长的各个阶段侵染,但主要是在扬花期侵入,导致穗腐。感染后的麦穗会出现红褐色的病斑,并可能产生粉红色的霉层,这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座和分生孢子。这些分生孢子可以通过风雨传播,进一步侵染其他小麦植株。


小麦赤霉病除了导致小麦产量下降、品质降低外,严重时还会使小麦减产50%~60%。近年来,我国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范围不断扩大,流行频率显著上升,由此导致的减产和毒素污染问题严重威胁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

防控小麦赤霉病,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选用耐病品种、合理排灌、减少菌源、适时播种、避开扬花期遇雨以及科学施药等。同时,加强对小麦赤霉菌的遗传结构及其演化历史的研究,对于指导小麦病害的防控也具有重要意义。

迁徙与耕作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昊介绍,亚洲镰孢菌是我国南方地区小麦赤霉病的主要病原菌。

研究团队通过对来自9个省(市)的4000多份样本进行筛选,最终选取了245个代表性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构建了一幅亚洲镰孢菌的“泛基因组图谱”。这张图谱如同一部详尽的家族史,记录了病菌群体的进化轨迹。

令人惊讶的是,科学家们发现,亚洲镰孢菌的进化与人类历史的迁徙和农业耕作制度的变革紧密相连。


由于战争导致的人口南迁,人们为了在新的定居地维持生计,需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非常适合水稻和小麦的生长,并且水稻与小麦的生长周期互补,只要通过合理的轮作安排,就可以实现稻麦轮作的耕作制度。

通过精心的轮作规划,稻麦轮作制度应运而生,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保障了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还促进了农业经济的繁荣发展。然而,在这看似完美的农业生态中,却潜藏着不为人知的变数。

小麦赤霉菌在这种轮作制度下获取了更多的生存空间和传播机会,病菌群体逐渐进化,形成了对小麦具有更高毒力的赤霉菌亚群体。


稻麦轮作对小麦的影响


生存空间:在单一的水稻种植制度下,小麦赤霉菌的生存空间相对有限。而稻麦轮作制度使得同一块土地在同一年份种植不同的作物,为小麦赤霉菌提供了更多的寄主植物和生存环境。

群体进化:在稻麦轮作的选择压力下,小麦赤霉菌群体逐渐进化,形成了对小麦具有更高毒力的亚群体。这种进化过程使得病菌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生态环境和寄主植物,从而提高了其致病能力和生存竞争力。

适应性强:稻麦轮作制度还促进了小麦赤霉菌生态适应性的增强。在轮作过程中,病菌需要不断适应不同的作物种类和生态环境,这种适应过程使得病菌的生态适应性得到了提高。因此,在稻麦轮作制度下,小麦赤霉菌的流行频率和危害程度都有所上升。

跨越数百里的传播


更令人瞩目的是,研究还首次揭示了半活体营养型真菌(如小麦赤霉菌)具有惊人的远距离传播能力,能够跨越250公里以上的距离,这一发现彻底颠覆了我们对半活体营养型真菌传播范围的传统认知。这一研究结果不仅为小麦赤霉病的流行学提供了新的见解,也为病害的预测和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科学防控

基于这些研究成果,专家团队提出了更加精准有效的病害防控策略。通过监测病菌的遗传变异和分布动态,可以更早地预测病害的发生趋势,从而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农业生产中,要充分考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科学合理的耕作制度和管理方式,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小麦赤霉菌的“迁徙史”,

实际上是人类与自然共同书写的一部历史。

它告诉我们,

自然界的每一个生命体都在不断地适应和进化,

而人类的活动

则是这一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通过科学研究,

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复杂的关系,

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


新闻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QsD-Yp7r890qqaOy_9JF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