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至2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在河南省新乡市举行小麦茎基腐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示范观摩与交流培训会。
本次会议主题是:“防控病虫灾害,确保夏粮丰收”。来自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中国农业科学院、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以及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湖北、江苏等省科研教学推广单位、地方政府、有关企业共150多名代表参会。与会人员参观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新乡精神展馆,观摩了小麦茎基腐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最新成果与应用效果,汇报交流了重大科技任务“小麦茎基腐病灾变规律与绿色防控技术研究”的实施进展,研讨了目前小麦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会上提出了重大病虫害的绿色防控策略与关键技术。
中国是小麦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粮食作物总面积和总产量的 20% 左右。黄淮海麦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小麦主产区,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举足轻重。小麦茎基腐病、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蚜虫、吸浆虫等病虫害是影响小麦稳产高产的重要生物灾害。据专家会商分析预测,2024年全国小麦主要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8.9亿亩次,其中病害发生5.2亿亩次,虫害发生3.7亿亩次。中后期发生面积约占全年发生面积的85%。茎基腐病在黄淮麦区偏重发生,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和黄淮南部麦区偏重流行,纹枯病在江淮、黄淮海等部分麦区偏重发生,条锈病在江汉平原、黄淮南部和关中西部偏重发生,蚜虫在全国大部麦区偏重发生。
据了解,小麦茎基腐病是我国新发、突发植物疫情。近5年专家调研发现,病害在我国广大麦区特别是黄淮海冬麦区、内蒙河套春麦区呈持续扩散态势,年均发生面积突破1亿亩、产量损失超过35亿公斤,已严重影响我国小麦产业稳健发展。
目前,在小麦茎基腐病的研究和防控工作中,尚存在“规律不清、测报不准、品种不抗、药剂不灵、认知不足”等科技问题。为此,中国农业科学院及时启动和实施了重大科技任务“小麦茎基腐病灾变规律与绿色防控技术研究”,经有关科研教学单位和技术推广部门专家的协同攻关,基本查清了我国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分布区域、影响因素以及病原菌优势种类、毒素污染特征和小麦品种抗病状况,成功筛选出一批小麦抗病品种和高效杀菌剂等病害防治关键技术,提出“内调外疗、上控下促”的病害综合防控策略以及“两种一晚一喷”(即抗病良种、药剂拌种、适期晚播、返青期喷药)的综合防控技术。农业农村部制定和发布了《小麦茎基腐病防控技术指导意见》。
与会代表们表示,有关病害防控策略和技术的应用,必将对遏制小麦茎基腐病暴发成灾,保障小麦生产安全起到明显成效。
新闻链接:https://fj.china.com.cn/Home/Wap/article_show/id/54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