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头条

植保所在探究新烟碱类农药的农区人群暴露特征方面取得新进展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9-08-22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永权研究团队在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最新5年IF= 8.763)上在线发表了“Characteristics of neonicotinoid imidacloprid in urine following exposure of humans to orchards in China”的研究论文。基于我国河南某万亩果园中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的使用现状开展调研,探究了果区周围人群(施药者及其家庭成员,毗邻果园的幼儿园3-6岁儿童)的吡虫啉暴露特征,揭示了果园施药前后尿液中吡虫啉的暴露差异,该研究为农区人群吡虫啉暴露的健康风险评估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为如何降低毗邻农区的人群暴露风险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新烟碱类杀虫剂是当前使用量最大的农药品种,该类药剂导致传粉媒介昆虫数量下降持续受到高度关注。近年来研究发现,新烟碱类杀虫剂能够与哺乳动物的乙酰胆碱受体亚型(α4β2)结合,该亚型浓度改变易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包括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症,精神分裂症以及抑郁症等。本研究选取河南典型万亩果园区,对位于9个村庄的119 户果园种植家庭进行了实地调研和样本采集,包括果园施药者(119 人)及家庭成员(156 人),毗邻果园区幼儿园儿童(247 人),及远离果区的城区居民(42 人)和儿童(53人)作为对照人群,采集了尿液样本1926 份并室内测定,结果表明,吡虫啉及其代谢物6-氯烟酸在尿液样本中100%被检出;农区居民尿液中目标物的浓度在施药后短期内显著升高,在2d 时达到最高值,之后随时间逐渐降低,且农区居民尿液中目标物浓度均高出城区居民的浓度值;农区儿童暴露浓度显著高于城区儿童,GM 值相差3.30-4.49 倍;不同村庄人群暴露浓度不同,GM 值相差1.13-3.28 倍。研究结果表明毗邻果区人群处于较高的吡虫啉暴露水平,可能导致潜在健康风险,需关注新烟碱类农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为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陶燕博士为第一作者,郑永权研究员和董丰收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澳大利亚Griffith University的Dung Phung教授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见。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200204)项目资助。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0412019308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