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人工智能+植物保护”研讨活动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成功举办。本次活动汇聚了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20余位一线专家,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植物保护”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研讨。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波大学研究员、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长陈剑平线上出席会议并做主旨报告,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二级巡视员王建强出席会议。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协立项支持,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农业农村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共同协办。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陆宴辉出席会议并主持了主旨报告环节。在该环节中,陈剑平院士以“智慧植保—人工智能赋能植物保护的创新与未来”为题作报告,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在植物保护多个关键领域的发展现状,涵盖智能监测、迁飞预警、农药创制、绿色防控技术研发、智能植保设备及智能决策平台等,指出“AI+植保”呈现出深度融合趋势,并提出未来智慧植保应朝着全流程智能化、全方位精准化和可持续绿色化三大方向发展。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兰玉彬作“精准农业航空技术在智慧植保中的应用”报告,系统介绍精准农业航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现状,结合实际案例阐述了遥感感知、智能决策与精准作业等关键技术与装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提出智慧植保体系的构建思路,并对精准农业航空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作出展望。中国农业科学院重大任务局副局长柴秀娟研究员以“AI时代的农业科技创新与实践”为题,阐述人工智能赋能植物保护发展新趋势,指出AI技术可有效提升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农作物产量与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从而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并强调未来通过人工智能与多领域的跨界融合,将推动智慧农业从细微量变迈向颠覆性质变。
会议还邀请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刘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杨信廷、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封洪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胡小平、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刘万学、浙江理工大学教授姚青,以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孟庆鹤分别就农作物病虫害精准监测预警技术应用及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植物病虫害管理中的研究进展、农作物病虫害智能预警的挑战与对策、作物病害监测预警的机遇与挑战、AI技术在生物入侵风险防范与监测预警中的应用、基于AI的农业病虫害智能识别方法研究,以及大模型时代下AI4Science发展及农业领域设想等内容进行了交流发言。与会专家围绕病虫害智能监测预警、重大农业病虫害智能诊断、入侵生物风险监测预警与智能决策及大数据模型等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人工智能正深刻推动植物保护向智能化、精准化与可持续方向转型。通过深度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AI技术,可显著提升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精准施药、绿色防控和智能决策的效能,有效解决传统植保面临的精度不足、响应滞后及效率低下等瓶颈问题。建议加强跨学科协同创新,突破数据共享、技术集成和基础研究薄弱等挑战,推动智慧植保体系构建。同时,应重视复合型人才培养、顶层设计与国际合作,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粮食安全与生态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