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植保所与农业农村部—CABI生物安全联合实验室在广州共同举办了中国—沿边国家跨境植物生物安全合作研讨会。作为第二届植物生物安全国际会议的重要边会,此次会议旨在推进中国与周边国家在植物生物安全领域的深度合作,共同应对跨境重大病虫害挑战,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生物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特别顾问夏敬源博士、老挝农业与环境部种植业司司长本占·康本亚斯先生、东盟生物创新与病虫害综合管理行动组秘书处负责人Alison Watson博士、CABI瑞士中心高级科学家Stefan Toepfer等领导、专家应邀出席会议。
植保所副所长张杰研究员在开幕致辞中强调,面对日益严峻的跨境病虫害威胁,各国理应加强合作,共享信息、科技和智力资源,构建更为紧密的区域合作网络,携手打造有害生物联防联控的安全屏障。来自老挝农业与环境部种植业司植保中心、哈萨克斯坦植物保护与检疫研究所、乌兹别克斯坦植物检疫与保护研究所、蒙古植物保护研究所等单位的负责人与专家,分别就本国植物生物安全现状、合作需求与技术挑战做了专题报告;大家回顾了在联合实验室建设、蝗灾防控、生物防治技术应用及跨境病虫害监测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就国际协同合作机制进行充分研讨。多国代表围绕植物生物安全领域合作积极建言献策,均表示将支持并参与植保所与CABI共同发起成立的“一带一路”国际植物保护科技创新联盟的运行,共同推动区域内生物防治技术开发、标准制定、产品推广和应用等。夏敬源博士在总结发言中高度评价本次边会“信息丰富、见解深刻、富有启发性”,并围绕“修订国家战略框架、统一标准规范、强化技术支撑、促进知识共享、建立高效合作机制”等五方面提出具体合作建议,对植物生物安全区域深度合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会议由植保所交流合作处副处长田芳主持,CABI东亚与东南亚中心高级科学家李红梅、来自中国云南、广东、广西等合作单位,以及老挝、越南、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蒙古等周边国家的40余名专家学者代表参会。本次边会的成功举办,为进一步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区域植物生物安全治理体系、深化与沿边国家科技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