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

拓展国际伙伴 携手对抗跨境作物病虫害

文章来源:国际合作与研究生管理处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9-11-20

--植保所在成都举办GLAST-2019边会“跨境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研讨会”

2019年11月12-13日,第六届“国际农科院院长高层研讨会(GLAST-2019)”在成都召开。11月12日下午,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组织召开了题为“跨境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研讨会”的边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刘现武副院长参会并致欢迎辞。来自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I)、瑞士纳沙泰尔大学、挪威生物经济研究所(NIBIO)、孟加拉邦格班杜•谢赫•穆吉布•拉赫曼(BSMR)农业大学、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等国家与国际组织知名专家学者和国内兄弟院校代表近50人参会。周雪平所长主持了研讨会的开幕式并作主题报告。

刘现武副院长指出,跨境农业有害生物(作物病虫害)是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生物因子。面对全球大背景下跨境农业有害生物的不断扩散和频繁入侵,任何一个国家都很难独善其身。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推动中国国民经济稳步发展中举足轻重。因此,农科院将更加主动与全球其他合作伙伴紧密协作,通过设立合作机制和项目,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加强农作物有害生物国际科技合作,将有利于推进农业有害生物防控科技进步,提高有害生物防控能力和水平,对促进全球农产品贸易与产业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刘院长希望植保所与参会各方建立更加密的合作关系与有效的交流机制,共同关注跨境作物病虫害的防治,通过合作项目、信息共享、人员互访等方式进行联合公关,为地区和全球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研讨会分为三个部分,共10个主题报告,分别由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国际合作与研究生管理处处长陈巨莲研究员、植保生物技术研究室副主任李云河研究员、CABI东亚中心张峰主任主持,围绕秋粘虫、麦瘟病、黄龙病、香蕉枯萎病等全球重大跨境有害生物交流与分享各方经验,以及作物病虫害发生和管理的最新信息,主要作物病虫害防控有效对策,包括诊断技术、扩散流行路径、监测技术、风险评估、阻击跨界及预防控制措施等。

报告结束后,周雪平所长主持讨论,大家对报告中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包括如何快速和有效地进行信息共享、如何通过国际合作防治草地贪夜蛾、麦瘟病、黄龙病等重大跨境病虫害展开了热烈讨论,总结研讨会成果,表达强烈的合作意愿,并对跨境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国际合作伙伴协议达成一致意见(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 for Cooperation on Transboundary Crop Pests Monitoring and Control,IPC-TCPMC)。周雪平所长代表植保所与CIMMYT、CABI、瑞士纳沙泰尔大学、挪威生物经济研究所NIBIO、孟加拉BSMR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与基因工程研究所(IBGE)、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等7家单位分别签署了双边合作协议。

据悉,中国农业科学院13日在GLAST-2019闭幕式上发布了国际农业科学计划,鼓励和资助科研人员立足多边和双边合作,开展国际协同攻关研究,提升科技创新水平,通过全球协作打造农业科技命运共同体。农业生物为中国农科院国际农业科学计划优先主题之一。 此次“跨境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研讨会”的召开是顺势而为,是拓展国际合作伙伴、创新科技交流平台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