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项目工程概况
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建设项目是新建项目。项目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马连洼院区(北纬40度1分19.37秒,东经116度16分45.79秒)。中国农业科学院马连洼院区临近圆明园,南侧为农大南路,北侧为中国农业大学,东侧为中国农业大学,西侧临近圆明园西路。
项目建设规模为,新建生物安全设施总建筑面积13162.2m2,建设用地8250m2。国家生物安全科学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14200.38万元,新增环保投资约为413.26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2.9%。计划项目建设期为2年。
2、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分析及预测
2.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活动对场地周围所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场地施工活动产生的扬尘、运输车产生的汽车 尾气和施工机械废气。施工扬尘是一个复杂的难以定量的问题,施工现场采取必要的扬尘防治措施后,应该不会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
本项目建成后,在正常操作条件下,废气主要为普通实验室的实验气体排放和生物安全隔离实验室、温室含病原微生物气体排放,以及备用柴油发电机启动时排放的燃烧废气。其中,高级/中级生物安全隔离室及温室排放的气体经过高级/中级空气过滤器后,可以保证实验室排出的气体安全无污染,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2.2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废水污染源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本身产生的废水,施工本身产生的废水包括结构阶段混凝土养护排水以及各种车辆冲洗水。
运营期的废水包括高级/中级生物安全隔离室及温室废水、普通实验室废水和生活污水。其中,高级/中级生物安全隔离室及温室废水在实验室内部单独收集后处理,采用高温高压灭活处理后,排入院区污水管道。
各种废水处理后均可达标排放。
2.3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施工渣土及损坏或废弃的各种建筑装修材料。这些固体废物经过回收利用后可按生活垃圾处理,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项目建成后,固体废物主要为实验室垃圾,包括植物昆虫残体、少量废弃的实验材料、玻璃器皿、一次性防护用品和包装材料等。高级/中级生物安全隔离室和温室的废弃物就地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危险的固体废弃物集中由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理。在采取适当妥善的方式后,并加强固体废物的分类收集管理情况下,该项目固体废物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2.4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噪声污染源主要为施工现场各类机械设备噪声和物料运输的交通噪声。采取必要的噪声控制措施后,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项目建成后,噪声污染源主要来自配套安装的机械传动设备。
3、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3.1环境空气污染控制措施
为减小施工大气环境污染,工地应加强生产和环境管理,建议采用以下防治对策,最大限度控制受影响的范围:
1.将施工区域与人们的工作、活动区域分隔开;
2.施工现场道路经常清扫、洒水,保持湿润;
3.堆料表面可以采用苫盖织物、喷洒化学抑沉剂、洒水等方式抑制大风扬尘;
4.运输白灰、水泥、土方等以扬尘物车辆要严密苫盖;进出工地的车辆要清洗或清扫车轮,避免把泥土带入城市道路。
5.施工现场多余土方要及时运走,干燥季节适时对现场存放土方洒水,减少扬尘;
6.施工期间要加强环境管理,贯彻边施工、边防护原则,合理规划施工时间和施工程序。
拟建项目高级/中级生物安全隔离室及温室排放的气体经过高级/中级空气过滤器后,可以保证实验室排出的气体安全无污染,生物性污染物不会泄露到外界空气中。
3.2水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应管理好施工队伍生活污水的排放,施工人员驻地应设置临时厕所、化粪池、食堂污水隔油池等。施工期生活废水经化粪池、隔油池预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施工本身产生的废水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均不会对水环境造成影响。
运营期的废水处理措施:
1.高级/中级生物安全隔离室及温室废水在实验室内部单独收集后处理,采用高温高压灭活处理后,排入院区污水管道。根据微生物消毒学,目前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在121℃、30min以上基本全部灭活。因此,高级/中级生物安全隔离室及温室废水在经过上述处理后可以保证实验室外排废水无活的病原微生物。
2.普通实验室废水。
含有微量酸、碱的实验室污水,先经各实验室稀释后,经过室内排水管道系统自然中和后排入院区污水管网。
含有浓酸或浓碱的实验室污水,须先经各实验室进行中和处理,pH值达到6~8后,再排入室内污水管道。
含有苯酚等有机试剂,暗室显影洗液等实验室污水,分别倒入专用废液容器中,再由外协单位回收处理。
致癌物:溴化乙锭废液采用活性炭吸附处理,含溴化乙锭的活性炭由外协单位回收处理。
3.生活污水经排水管道收集排至室外,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院区污水管道,地下集水坑的污水经排水泵提升至室外排水管。
总之,经过合适的处理措施,项目各时期的废水均能达标排放,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3.3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
施工期生活垃圾可按环卫部门要求与该区域的生活垃圾同样处理;施工期产生的可回收废料,如钢筋头、废木板等应尽量由施工单位回收利用;其他废弃的土方、灰渣等虽不含有毒有害物质,但渣土运输及堆存易引起二次扬尘污染,因此渣土应送到管理部门指定的地点堆存,渣土运输过程中应做覆盖,严禁遗洒。
运营期普通实验室的固体废物可按一般生活垃圾处理,高级/中级生物安全隔离室和温室的废弃物就地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危险的固体废弃物集中由有资质的单位送指定场所焚烧处理。在运输过程中,对危险固体废弃物单独存放,采用密闭罐装,防治废物外泄。
在采取适当妥善的方式后,并加强固体废物的分类收集管理情况下,该项目固体废物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3.4噪声污染防治
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大量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高噪声设备施工时间尽量安排在日间,减少夜间工作量。
2.合理布局施工场地,避免局部声级过高。
3.降低设备升级
4.降低人为噪音
5.建立临时屏障
运营期,虽然该项目噪声声源最高声级可达90dB(A),但因该项目所有设备均在室内,空调系统送排风管均设微穿孔板消声器,风冷机组、水泵、排风机等均采用低噪音设备,并在此基础上设减震器,这一系列隔音、降噪措施,可使噪声源室外噪声值降低25dB(A)左右。如无特殊情况,一般建筑外10m处噪声值即可达到该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4、项目风险评价分析
4.1生物安全实验室实验对象泄露的影响
拟建项目生物安全实验室中的主要研究对象为高危植物、植物病原和高危农业昆虫,绝大部分植物病原和昆虫对人没有危害,极少部分对过敏体质的人有影响,总体来说,意外事故发生主要影响农作物生产和周围的生态系统。
1.实验室内的危险性外来有害物种的孢子、花粉等由于意外事故泄漏到室外,在适宜的环境下可能发育,则存在危险性外来物种入侵对本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风险;
2.实验室内的植物病菌、植物病毒和害虫因意外事故泄漏到实验室外,在适宜的环境下会繁衍,存在使附近的农作物或者周围植物爆发重大病虫害的风险。
4.2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
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以防止事故风险的发生,主要防范措施如下:
1.建筑物设计抗风险措施
建设项目所有建筑物应按照《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中的规定采取防震设计,并设置防盗装置。本工程火灾自动报警保护等级为一级。
2.实验操作人员安全防范措施
为保护实验室内工作人员的安全,建设项目从健全制度、规范操作、建立设施、实施洁污分流四个方面加强安全防范措施。
3.安全保卫管理
通过建设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和严格组织管理防范措施,采取对点、线、面的系列安全布控体系和严格的规章制度,实现禁止非有关人员和车辆的非法进入,保证整个场区(特别是实验楼)内人身和财产安全及生物安全,预防不法人员入侵,并留有与外部公安110报警联网的通信接口。
4.防止植物病菌或昆虫逃逸的措施
(1)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室的路线设置。人员流动路线为:
更衣 → 风淋 → 内走廊 → 缓冲 → 实验室
而且人员流动路线上的所有通道门均为密闭门,设闭门器并能互锁;
(2)空气屏障。从更衣间到实验室,压强按梯度下降,使得实验室为负压,并形成单向流的气体;
(3)过滤屏障。采用高效过滤器对实验室或设备中的进风和排风进行过滤处理。高效过滤器必须定期检漏,以防止高效过滤器效率降低而发生病菌逸散;
(4)灭活屏障。通过消毒灭菌的方法防止病菌逸散,达到屏障目的。
4.3风险评价分析结论
在切实落实以上的安全防范和管理措施后,可使实验室的事故风险发生概率、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达到可接受水平。
5、结论及环保政策的可达性
通过对项目可行性、环保措施和环境影响分析,本环评认为该项目对当地水、气、声、生态等环境的影响较小,属可接受到的范围内,认为该项目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