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论断出发,深刻回答了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也是新时代指导和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和科研院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十九大报告主题鲜明、内涵丰富,高瞻远瞩、博大精深,气势恢宏、催人奋进。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按照我所今年第四次中心理论组学习的要求,我反复研读十九大报告多次,并通过聆听辅导报告、浏览网站专栏、学习报社评论等方式,不断加深对十九大精神的理解,试图学懂、弄通、晤透,同时结合唐华俊院长在中国农科院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党员干部大会上的讲话、陈萌山书记在植保所建所60周年总结交流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自身分管工作,思考如何将十九大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转化为推动具体工作的实际行动和实施措施,为植保所在全院率先建成世界一流研究所作出自己的贡献。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个人近期粗浅的学习体会。
一、深刻领会十九大突出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背景与重大意义
在2016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非常正式地提出了“不忘初心”,告诫全党“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开篇就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并将之置于大会主题之首,接下来又解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党的十九大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和其他常委到上海瞻仰党的一大会址,到嘉兴南湖瞻仰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重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向全党全国人民宣示了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提醒每位共产党人要按照初心去努力奋斗,为中国人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本色初衷的集中体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现在,之所以得到了广大人民的认可,之所以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巨大成就,就是因为一代代共产党人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5月9日参加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所强调的,我们党不同于别人的地方,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立党之本,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这就是共产党人的本。”守住了这个“本”,就是不忘初心,就有了安身立命的根基;离开了这个“本”,就是忘记初心,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终将丧失执政资格。新的历史时期,只有不忘初心,不忘我们党成立时为人民谋利益而不是为自身谋利益的初衷,不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铸就辉煌的根本动力。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一再强调不忘初心,一个重要原因是少数党员忘记了初心,腐化变质、违法犯罪,甚至叛党叛国,走到人民的对立面,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巨大损失。可以说,能否不忘初心,事关党和人民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共产党人荣辱浮沉;唯有不忘初心,共产党人才能行稳致远、铸就辉煌。96年来,我们党靠什么团结带领人民作出“三个伟大历史贡献”、实现“三次伟大飞跃”?最根本的是靠不忘初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说:“九十六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因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从出发点上汲取正能量,不仅是对我们党96年创造辉煌成就的经验总结,而且是永远值得共产党人继承坚守的优良传统。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伟业的时代号令。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我们依然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越是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就越不能有半点松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说:“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仅是我们党对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而且是向全党发出的时代号角。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具体到植保所,植保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我认为,植保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职工谋幸福,为单位谋一流。为职工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在植保所的具体体现,作为植保所的共产党人就要把职工的冷暖放在心上,把职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断提升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单位谋一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在植保所的具体体现,作为植保所的共产党人就要紧跟国家现代化发展的进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面向”“两个一流”“一个整体跃升”的要求,围绕到2020年率先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研究所、到2035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研究所、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研究所的三阶段目标作出不懈努力,推动研究所的科研水平、人才团队、运行管理、创新文化等向着世界一流研究所迈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准确把握十九大对科研院所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的新要求
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为推进科研院所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治理理念上,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在治理机制上,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在治理手段上,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
三、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奋力推进植保所率先建成世界一流研究所
新时代需要有新气象,更需要有新作为。建所60年来,植保所在科技创新、产业服务、国际合作、平台建设、人才引育等各方面始终走在全院的前列,自2012年以来,在全院研究所综合评价中一直保持“人均实力第一”的成绩,为植保所在全院率先建成世界一流研究所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与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相比,植保所还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研究所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方面存在不少短板,如制度规范、民主管理、信息化手段、创新文化建设、后勤保障能力等都有待完善提升。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对科研院所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的新要求,调整完善植保所“十三五”发展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部署不同时期的研究所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任务与对策措施,推动植保所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助力率先建成世界一流研究所。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要不断取得新突破。
1. 健全规章制度,推进依规治所。应该说,这几年植保所适应国家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和我院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建设的要求,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很大进展,至今已出台了近80项制度,而且还在不断完善之中。下一步,建议在全所制度建设方面加强顶层设计,根据新时代的要求制定制度建设清单,按照“精而管用”“界定清晰”“便于操作”的原则对现有制度进行整合和优化,该修订的修订,该细化的细化,该新建的新建,并大力推进制度的流程化、规范化,制定相配套的简化流程规范,加快形成“ 一个领域有 一个 规章、一项工作有一个制度、一件 事情有一个程序”的制度体系;同时,制度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做到与时俱进,使制度时刻与事业发展保持同步。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制度的执行力,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推动依规治所达到新境界。
2. 畅通民主渠道,提高民主管理水平。近几年来,植保所在拓宽民主渠道、征集和反馈意见建议、接受民主监督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反映渠道是广泛多样的,有党委会、所务会、所班子会、所长办公会、研究组例会,还有工会、妇委会、青委会,年底还通过召开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广泛征求职工意见。下一步,建议继续拓宽职工反映问题和意见建议的渠道,建立监督有力的保障机制,比如在网站上建立所长信箱,由某一处室集中受理、整理、反映、督办、反馈职工反映的问题,保证“ 件件有落实 , 事事有回音”,提振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信心,不断增强单位的整体凝聚力向心力。
3. 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工作效率。这几年,植保所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投入了不少资金,网络宽带由100M扩大到300M,建成了植保所中英文门户网站、邮箱系统、OA办公系统、科研信息平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又投入近百万元,对网络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升级,并将与畜牧所、加工所统一建立马连洼院区中心机房,加强统一管理,提升网络的安全稳定性。目前,中文门户网站、科研信息平台正在进行改版,近期即将上线。但总体来说,植保所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远不能满足科研创新和管理服务的需要,已成为一流研究所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下一步,建议在农业部和我院信息化建设的部署和领导下,研究制定《植保所信息化建设近中期发展规划》,分阶段推进科研创新、政务管理等各方面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植保所信息化手段,打造与世界一流研究所相匹配的科研信息化环境。
4. 强化文化引领与后勤保障能力,建设“文明、和谐、平安、美丽”的研究所。近几年,植保所在硬件条件受限的情况下,在创新文化建设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比如围绕植保所精神传承分别在2014年和2017年开展“七一演讲”和“五四演讲”比赛;围绕科学情怀与人文精神从2013年陆续开设了“植物保护大讲堂”“植保前沿论坛”“植保青年论坛”“植保道德讲堂”等4个特色讲坛。今年,利用所区橱窗开展专栏宣传,已精心制作了3期,还编辑出版了《植保所60年》宣传画册。在后勤保障建设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出于安全保障投入了大量资金,比如所区安装了100多个摄像探头,今年更换了通向温室大院的电缆,购买了500多个灭火毯,近期正在办理有毒有害化学品采购许可,加强统一管理,等等。目前,正在对所区2600平米聚苯乙烯彩钢板房进行改造,行政楼西侧改造已完成,今天就回迁了,改造后,安全状况大大改善。另外,所区环境也在不断绿化美化。但与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植保所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不文明的言行、不和谐的声音、不安全的隐患、不美观的场景。下一步,建议按照“文明、和谐、平安、美丽”建所要求,持续加强创新文化与后勤保障能力建设。在创新文化建设方面,重点打造网站文化、橱窗文化、墙壁文化与走廊文化,挖掘与弘扬植保所精神、特色团队文化、先进典型事迹。在后勤保障方面,重塑组织体系,建立以班组为单元的管理模式,大力提升管理服务能力与水平,努力打造安全有序、宽容融洽、舒适宜人的工作环境,进一步增强全所职工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离2020年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研究所仅有3年时间,正处于关键时期,这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我们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破解难题、革新图强”的勇气,“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的韧劲,方能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