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所党委部署,国际合作与研究生管理处认真组织学习“科技引领产业,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农科院棉花所精神及典型发展经验,边学习、边思考、边领会,我们深切地感觉植保所作为一个大所、强所,我们同样具有优秀文化传统及典型发展经验,有待我们去挖掘、去凝练、去弘扬。我们不仅要向棉花所学习,而且要向国际同行学习,通过走出去/引进来,通过高端专家、中年中坚、青年骨干的对接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团结一心,为国际一流的研究所建设、实现我所跨越式发展。
一、植保所优秀文化传统和典型发展经验
我所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最早成立的研究所之一。从1957年建所以来,紧紧围绕国家农业生产战略需求、攻坚克难,瞄准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锐意创新,直面困难艰苦奋斗、敢为人先,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学科凝练和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令人注目的成绩。涌现出以邱式邦院士、李光博院士和郭予元院士,吴孔明院士为代表的一批杰出科学家;建成了我国植物保护科学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第一个重大科学工程楼;构建了一支涉及农业昆虫、植物病理、农药、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外来生物入侵、生物防治、杂草和鼠害等学科及科研团队;搭建了一个立足全国、面向世界的植保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大平台;组织全国科技大协作,先后承担了一批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际科技合作等重大科研任务;取得了“中国小麦条锈病流行体系”和“粘虫越冬迁飞规律”等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促进了我国植物保护学科发展,为我国粮食安全和服务三农做出了重要贡献。
回顾研究所发展历史,形成许许多大的优秀文化传统:一是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二是科研为重、合作包容;三是锐意创新,敢为人先。对于第三点我感触更深,最近几年,植保所许多发展均走在全院的前列。比如,我所的中美生物防治联合实验室拟在美国建立联合实验室列为全院国际合作重点工作;我所的中比科技合作推动全院中外联合博士培养;包括通过周雪平所在就是首例通过全球招聘来我所就职所长。
二、如何发扬与传承所优秀文化传统和典型发展经验
1、加强植保科研后备人才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在研究生教育与培养过程中,发挥导师的表率作用,传承老专家们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
从2009年以来我所开展研究生入所教育培训活动,并成为每年常态工作;从2011年起将入所教育与首届植保所研究生奖学金的颁奖表彰结合起来,请经验丰富老专家、成绩突出的中青年骨干作专题讲座等,让优秀传统与表彰先进来激发研究生对研究所发展战略、创新文化建设的认同感,提升内心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先后郭予元院士、黄大昉研究员、周广和研究员先后应邀做题为《爱岗敬业持之以恒,成就辉煌人生》、《珍惜三五年,受用一辈子》和《实践、坚持、责任—谈谈科研体会》的专题报告,先生们以切身的经历和感人肺腑的言语,勉励同学们要独立学习、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以锻炼自身的独立工作能力;树立良好的科研学风,永保好奇心和工作激情,又要树立严谨的学风,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要注重培养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爱岗敬业,不畏艰难,永远将回报社会和热爱祖国为己任,为我国的植保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同时邀请我所事业中坚专家如吴孔明院士、郑永权研究员、陈万权研究员等作“植物保护学科发展规律与展望”、“顶天、立地、育人”、“躬行实践、执着奋斗”等报告,勉励研究生发扬植保所优良传统,立足科研,充分利用我所良好的实验平台,努力奋斗,成为我国植保事业的栋梁之才;同时请青年骨干陆宴辉博士、董丰收博士等畅谈“在植保所5年、7年的所做所感”,“研究生科研生活老三篇”即思想篇、方法篇、提高篇。通过这些活动搭建了优秀文化传统与典型发展经验的在我所科研后备人才中传承与发扬的平台。今后类似研究生教育工作还将继续。
2、加强对年轻人加强爱岗爱所教育,增强对研究所的荣誉感及归属感;
3、加强宣传、形成共识:1)通过建立所史展览馆,成果宣传室,仍至包括研究组发展史:用物化实物与多媒体信息资料让更多植保人了解本所昨天、今天,共同规划与憧憬美好的明天;2)研究及管理专家传略的编撰:以身边专家成才经历,将研究所优良传统以一一个典型故事得以持续的发扬与传承;3)形式多样主题活动,弘扬植保人精神及优秀文化传统。
三、对推进和谐院所建设的设想和建议
1、顶层设计、构建发展蓝图;
2、完善创新制度体系、合理资源配置;
3、尊重创新、尊重差异、尊重个性、人尽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