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对于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深入领会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前所未有,形成了从思想到战略到行动的完整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要充分认识创新是第一动力,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凸显了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重大战略意义,进一步指明了新时代科技创新的历史使命和战略定位。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面向新时代,党中央作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打好“三大攻坚战”、建设“健康中国”“美丽中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对科技创新提出前所未有的现实迫切需求和长远战略要求。当前,全球科技创新已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为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乘势而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与此同时,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特别是中美贸易争端暴露出我们在关键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上的短板,也更加凸显了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基础研究,深刻指出,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下好“先手棋”,打好基础、储备长远;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夯实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根基;要加大应用基础研究力度,以推动重大科技项目为抓手,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把科技成果充分应用到现代化事业中去。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系列重要论述,从当代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和规律出发,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发展导向,为我们做好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二、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要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贡献中国智慧,着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以宽广的全球视野和宏大的战略格局,对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出的战略要求。我们要统筹用好国内国际创新资源,积极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全面提升我国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位势。
一个国家的强弱,并不完全取决于经济总量的大小,还要看技术水平和经济结构。比如,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我国的经济总量就是世界第一,但还是被帝国主义列强打得遍体鳞伤。发达国家经济总量虽然没有我们大,但产业技术水平高,能够生产坚船利炮。因此,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强国,必须解决“大而不强”的问题,这就需要依靠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激发创新活力。当前,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树立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进一步加大力度涉险滩、闯难关、啃硬骨头。要加强创新体制的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创新主体的功能定位,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发挥好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优化创新政策供给,完善科技决策机制,改革科研经费管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和市场环境,真正形成“双轮驱动”、创新发展的新格局。
三、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思想,不折不扣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抓出实效。坚持党管人才,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健全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和评价体系,充分释放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我国现阶段的科研水平、创新能力和经济基础决定了我们短期内不能也无法在所有领域齐头并进、全面开花。要采取“非对称”创新战略,明确我国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着力解决技术软肋和制约创新突破的瓶颈问题,拥有非对称性“杀手锏”。
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最大优势。要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条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统筹协调,优化创新环境,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形成推进创新的强大合力。自主创新不是关起门来搞创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和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不断深化,创新资源越来越明显地突破组织、地域、国家的界限,表现出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的趋势,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依靠自己力量解决所有创新难题。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