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 纪念郭予元院士诞辰90周年

缅怀郭予元院士治学精神 传承新时代农科精神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吴孔明在纪念郭予元院士诞辰90周年活动上的讲话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23-03-30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郭予元院士诞辰90周年,缅怀他的科学贡献和治学精神,追思他为我国植保科技事业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传承他的爱国、敬业、创新、协同精神和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崇高品格,同时进一步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和农科精神,激励全院广大干部职工和农业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接续前行。

刚才,我们为郭先生铜像揭幕,学生、后辈和家属代表全面回顾了郭院士光辉的一生,生动的诠释了他的学术思想、科学精神和人格风范,对当前做好三农工作和科研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郭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扎根,立足生产实际,严谨治学、潜心研究,攻克一道又一道科技难题,为我国农业科技走向自立自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的丰功伟绩和崇高精神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需要一代又一代农科人继承、发扬和光大。

郭先生1933年出生于上海,1953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他主动报名到大西北最艰苦的宁夏,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从此开始了“为发展祖国农业科学而奋斗”一生的事业,在农业战线深耕了65载。他的研究工作始终密切紧跟国际前沿动态,紧密结合农业生产的重大问题,注重调查研究摸清规律和统计数据分析,着力开展原创性技术创新,形成系统性体系性解决方案。

他引领性地创建了适用于植保科学试验的一套统计分析方法,是主张植物保护数理统计学应自成体系的创导者之一,对植保试验的科学设计和统计分析、病虫害的科学测报和防治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整体提升了我国植保工作的科学水平。

他原创性地提出了我国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需分三个阶段发展的思想,即从以单种病虫为对象转变为以一种作物的多病虫为对象,再进一步发展为以生态区多作物多病虫复合群体为对象,使得制定的防控对策更加符合客观需要。

他创造性地建立了棉铃虫综合防治技术体系,首创了麦田扫网调查幼虫量、准确预测棉田二代棉铃虫的技术,制定了“一代监测、二代保顶、三代保蕾、四代保铃”的棉铃虫防治策略和“加强测报、适时施药、合理用药、综合防治”的抗性治理策略。

他创新性地改变了小麦吸浆虫的施药策略并集成综合防控技术,将以杀虫为目标的施药策略调整为以保护麦穗为目标,制定了在小麦抽穗70%时用长效杀虫剂一次性喷洒的技术措施,节约了大量防治成本;并集成抗性品种、天敌保护利用等综合防控技术,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应用。

他系统性地揭示了寄主植物-棉铃虫-天敌的互作关系,在棉铃虫迁飞行为及规律、棉花-棉铃虫-中红侧沟茧蜂化学通讯行为及生态学机制、棉铃虫嗅觉识别分子机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填补了中国对昆虫触角感受气味物质研究在分子水平上的空白。

郭先生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成果奖5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7项。他先后荣获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八五”科技攻关有突出贡献个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荣誉。

郭先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贡献,铸就了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控领域的一座座丰碑,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尊重。作为植保科学家的代表,他像一面旗帜始终鼓舞着一代又一代植保人。我们追思郭院士为植保科学不懈奋斗的光辉生涯,就是要学习和传承他的崇高精神品质和宝贵学术思想。

一要学习和传承郭先生学术报国、兴农为民的家国情怀。郭先生始终坚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大学生,毕业之际他毅然选择到大西北的宁夏工作,扎根宁夏30年。他不为名利地位诱惑所动,面对压力愈挫愈强,始终甘做一块哪里需要哪里搬的“金砖”。每次调动他都无条件服从。这正是他为民请命、兴农报国的真实写照。

二要学习和传承郭先生深入基层、刻苦钻研的敬业精神。为了有效控制小麦和棉花害虫的为害,郭先生坚持每年在小麦和棉花的生长季节到宁夏和河南的农村基地驻点,白天下田调查研究,晚上整理调查资料,创建了综合防治技术体系。50多岁时,他依然每年到基地工作3-4个月,坚持亲自下棉花地、小麦地开展试验调查,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成为在基地坚持试验的标杆和样板。

三要学习和传承郭先生问题导向、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郭先生曾经说:“分配给我的工作就是我的阵地”。他50岁之后才开始研究棉铃虫,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多年基层科研工作的经验,带领课题组解决了棉铃虫防治中的重大难题。在1992年棉铃虫特大爆发期,使重灾区新乡县示范区内3000多公顷棉田免受棉铃虫危害,并直接推广应用到冀、鲁、豫、陕等全国棉花主产区。这就是他直面问题、大胆创新的研究范式最好的例证。

四要学习和传承郭先生淡泊名利、团结协作的学术风范。郭先生甘当无名英雄,在和其他单位的协作中,从项目的设计到问题的解决,他总是跑在前头;而在成果报奖时,他总是把自己排在后面。他总说“能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同心协力取得成绩又推出新人,比给我几个第一都值。”他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政协委员后,仍然保持着身体力行的作风。在他的影响下,植保所棉花害虫研究组形成了坚守一线、事业至上、团结协作、亲如家人的团队文化。

五要学习和传承郭先生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郭先生对同事和青年科技人员关怀备至,是人们敬重和爱戴的良师益友。他在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方面具有长远眼光和大局意识,敢于放手、支持其在重大科研任务中“挑大梁”,甘为“铺路石”和领路人。他以身作则,从思想上、业务上帮助年轻人树立追求真理、团结奋斗、淡泊名利的良好学风,帮助年轻人健康成长。他先后培育了40多位研究生,培养了一批优秀科研人才,为我国农业植保领域的科技创新事业注入新动能。

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已经开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解决我国农业发展重大科技问题为己任,以纪念郭予元先生诞辰90周年为契机,大力传承和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的优良传统,坚持“四个面向”,胸怀“国之大者”,笃行不怠、求实创新,不断推进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为院所“两个一流”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