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 七一演讲

传承植保精神,做真正植保人

文章来源:李宁      作者:Admin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4-07-02

我与植保的渊源是从大学开始的,大学专业是生物技术,做的毕业论文是有关黄瓜花叶病毒的;硕博期间虽然研究对象是微生物,但主攻是作用于植物半纤维素的降解酶,毕业找工作机缘巧合,有幸来到了植保所鼠害组。经常有朋友会问我,你怎么会选择在植保所工作,从研究最简单的原核微生物,到研究最复杂的哺乳动物,而且还是最令女生尖叫的老鼠,你这跨度的也太大了吧。我也深深思考和曾经怀疑过自己的选择,但同事间真诚的合作,队友间充分的信任,以及全所上下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的精神,让我越发爱上了这个充满激情与挑战的研究所。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植保所是1957年中国农科院建院后首批成立的五个专业研究所之一,已有57年的历史。翻看植保所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篇极具鼓舞力量的奋斗史。19588月,植保所由院部搬迁至圆明园西路新所址办公,但正当大家憧憬未来准备大干一场时,1959年开始的三年自然灾害使全国经济陷入极其困难的时期,植保所压缩了50的编制,只剩下49个人。1961年以后,在党中央正确的方针指导下,国民经济逐步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植保所也抓住时机,分别从全国各地和高等农业院校调入和分配了80多位研究人员和大学生,壮大稳定了科技队伍,编制了植保科研工作的十年发展纲要,并重申在科研工作中必须坚持实行三老四严的作风。三老即当老实人、讲老实话、办老实事;四严即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严明的纪律。这两句话对于五十年后今天的植保所,同样不过时。但随后的文化大革命使刚刚迈入发展道路的植保所又遭受更加严重的挫折。植保所经历了搬迁、拆分,在河南、四川、辽宁都留下了植保人奋斗的身影。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决定植保所迁回北京原址恢复原建制。面对泡桐穿破温室、杂草遍地丛生,到处百废俱兴的困难条件下,大家没有气馁,在院党组的领导与支持下,全所职工拧成一股绳,努力创造最基本的科研和生活条件,千方百计要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就这样,一个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植保所迅速成长起来了。

如今,植保所拥有两百多名在职职工,其中两名工程院院士,有14个科研创新团队。在农业部组织的十一五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综合实力评估中专业排名第一。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度科研院所评估中人均发展实力第一。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量与资助经费全院第一。吴孔明院士2008年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封面论文是农科院第一次以第一单位在此顶尖杂志上发表论文。在这众多的第一次背后,是植保人夜以继日辛勤耕耘的身影,是对老一辈植保精神继承发扬的最好体现。

吴院长在去年离所赴院就职告别会议上讲话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偌大的报告厅座无虚席,大家都非常安静的听着吴院长作为所长的最后一次讲话。他说当年对于国家重点实验的第一次评估大家心里都很忐忑,因为那时没有几篇拿得出手的SCI文章,连一个像样的奖项都找不出来,但评估的专家还是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专家说,虽然现在你们拿不出像样的文章和奖项,但你们团结向上、拼搏进取的精神,以及不辞辛劳刻苦钻研的工作状态,让大家看到了你们的未来,相信再过十年一定会有骄人的成果出来。我还清楚的记得当时吴院长说出此话时激动的声音和闪着泪光的眼睛。台下鸦雀无声,但每个人心中都汹涌澎湃。近年NatureScience文章的发表,以及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获得都验证了当年的话。对,是我们的精神状态赢得了大家的肯定,这种精神一直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植保人,作为植保所的一员,继承和发扬植保精神是我们光荣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团结起来,为植保所更辉煌的明天奋斗吧,为能成为真正的植保人而感到骄傲吧!